时间: 2025-05-04 10: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22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水位下降,木筏干枯,田野荒芜如同破碎的玉石。夜深人静,我手持蜡烛,惊讶地与你相对。故乡的人事已无人传承,只有一盏灯光照亮江外的景色。色彩展现了天机,光芒摇动如同海贝。锦囊里装着日月,奚童背负着它。重逢时在哪里共抚孤松,携手吟诵风月,醉游西湖。
作者介绍:张炎(生卒年不详),字子平,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词风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气息,常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往的追思。
《踏莎行·水落槎枯》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水落槎枯,田荒玉碎”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的画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这里用“玉碎”比喻土地的荒芜,给人以悲伤的联想。
接着,夜深人静时手握蜡烛与友人相对,形成一种幽静而温馨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故乡人物的追忆,已无传承的感慨使得情绪愈发沉重。通过“一灯却照清江外”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即使在孤独中,仍能找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后半部分提到的“色展天机,光摇海贝”,诗人借助自然的色彩与光影,表达生命的奥秘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最后两句“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展现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西湖的美景更是为情感的升华增添了一份诗意,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落槎枯”中“槎”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故家人物已无传”意指什么?
“共吟风月西湖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