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水落槎枯》

时间: 2025-05-04 10:40:22

诗句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

夜阑秉烛惊相对。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

锦囊日月奚童背。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22

原文展示: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白话文翻译:

水位下降,木筏干枯,田野荒芜如同破碎的玉石。夜深人静,我手持蜡烛,惊讶地与你相对。故乡的人事已无人传承,只有一盏灯光照亮江外的景色。色彩展现了天机,光芒摇动如同海贝。锦囊里装着日月,奚童背负着它。重逢时在哪里共抚孤松,携手吟诵风月,醉游西湖。

注释:

  • :木筏,古代用来漂流和运输的工具。
  • 田荒玉碎:形容田地荒芜,像玉石一样破碎。
  • 夜阑:夜深,指夜晚的深沉时刻。
  • 秉烛:手持蜡烛,照亮周围环境。
  • 故家:故乡,家族。
  • 清江外:指江流之外的景色。
  • 色展天机:色彩展现了天机,意指自然的奥秘。
  • 奚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背负日月的形象。
  • 孤松:孤独的松树,象征孤独与坚韧。
  • 西湖醉:西湖的美景令人沉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生卒年不详),字子平,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词风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气息,常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往的追思。

诗歌鉴赏:

《踏莎行·水落槎枯》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水落槎枯,田荒玉碎”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的画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这里用“玉碎”比喻土地的荒芜,给人以悲伤的联想。

接着,夜深人静时手握蜡烛与友人相对,形成一种幽静而温馨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故乡人物的追忆,已无传承的感慨使得情绪愈发沉重。通过“一灯却照清江外”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即使在孤独中,仍能找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后半部分提到的“色展天机,光摇海贝”,诗人借助自然的色彩与光影,表达生命的奥秘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最后两句“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展现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西湖的美景更是为情感的升华增添了一份诗意,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落槎枯:水位下降,木筏干枯,表达荒凉的景象。
  2. 田荒玉碎:田地荒芜,象征着失去和破碎。
  3. 夜阑秉烛惊相对:深夜中手持蜡烛,惊讶地与人相对,形成一种孤独的情景。
  4. 故家人物已无传:故乡的人事已无人传承,流露出对过往的惋惜。
  5. 一灯却照清江外:一盏灯光照亮江外,象征希望。
  6. 色展天机:色彩展现自然的奥秘,暗示生命的多彩。
  7. 光摇海贝:光影摇曳如同海贝,生动形象。
  8. 锦囊日月奚童背:奚童背负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9. 重逢何处抚孤松:渴望与友重逢,抚摸孤松,象征坚韧。
  10. 共吟风月西湖醉:一起吟诵西湖的美景,沉醉于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田荒玉碎”比喻田地的破败。
  • 拟人:如“光摇海贝”,赋予光影以生命。
  • 对仗:如“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2. :代表古代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3. :象征丰饶与希望。
  4. :象征希望与温暖。
  5. 孤松:象征坚韧与孤独。
  6. 西湖:象征自然美与人文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落槎枯”中“槎”指什么?

    • A. 河流
    • B. 木筏
    • C. 竹子
    • D. 渔船
  2. 诗中提到的“故家人物已无传”意指什么?

    • A. 故乡的人已经离开
    • B. 故乡的人事已无人知晓
    • C. 故乡的景色已改变
    • D. 故乡的建筑已破败
  3. “共吟风月西湖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
    • C. 期待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炎的《踏莎行·水落槎枯》与李清照《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慨,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张炎年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兴庆池侍宴应制 同工部李侍郎適访司马子微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七夕曝衣篇 古歌 关山月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寒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秘而不宣 韦字旁的字 小过年 沉结尾的成语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 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懋迁有无 宝盖头的字 槁苏暍醒 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放头 死亦瞑目 分居异爨 妄取 韩寿分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