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35
七爱诗
作者:皮日休(唐代)
吾爱卢征君,高卧嵩山里。
百辟未一顾,三征方暂起。
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
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
天下皆餔糟,征君独洁己。
天下皆乐闻,征君独洗耳。
天下皆怀羞,征君独多耻。
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
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
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
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
吾谓伊与周,不若征君贵。
吾谓巢与许,不若征君义。
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
万世唐书中,逸名不可比。
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
如教不为名,敢有征君志。
我爱卢征君,他高卧在嵩山之中。
百官都不曾看他一眼,他三次被征召才勉强起身。
他坦然面对宰相,恭敬地向天子作揖。
在建礼门前吟诗,在金銮殿里醉酒。
天下人都沉迷于糟糠,唯有征君独自保持清白。
天下人都乐于聆听,唯有征君独自洗耳以听。
天下人都感到羞愧,唯有征君独自感到多耻。
金银的装饰并不妨碍他,红色的绸带也不妨碍他。
而他在心中怀抱的,独自构建了羲皇之地。
他乘坐的车子一转,泥土的诏书并未停止赞美。
再看缑山的云,重酌嵩阳的水。
他在书中放旷,逍遥中醉死。
我认为伊尹与周公,不如征君的尊贵。
我认为巢父与许由,不如征君的义气。
他的高名没有阶级之分,逸迹超绝于世。
在万世的唐书中,逸名无人可比。
我向往真正的隐士,却被骨肉牵累。
如果不以名利为目的,敢问谁有征君的志向?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岳卿,号紫阳,唐代诗人,以豪放、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抨击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名利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皮日休通过对卢征君的歌颂,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反映出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七爱诗》通过对卢征君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中,卢征君的形象被赋予了清白、独立和高洁的特质,他不屑于权贵的目光,选择隐居于山林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以“百辟未一顾,三征方暂起”开篇,展现了卢征君对世俗权力的漠视,反映出他高洁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卢征君与世俗人们的不同,指出“天下皆餔糟”,而“征君独洁己”,表现出他在道德上的坚守与清白。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许多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全诗在阅读时呈现出一种流畅而有力的风格。
最后,诗人将卢征君与古代的贤人做对比,表现出对卢的高度认同与赞美。他认为卢征君的高尚人格和隐逸的生活方式,远胜于那些追名逐利之人。在这首诗中,皮日休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更通过对卢征君的描绘,提出了对理想人格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了清白、独立和高尚的价值观。通过对卢征君的赞美,诗人表明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卢征君隐居在哪里?
a. 泰山
b. 嵩山
c. 华山
d. 峨眉山
填空题:诗中提到“天下皆____,征君独洁己”,请填入合适的词语。
判断题:诗人认为卢征君比伊尹和周公更尊贵。(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