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3:53
原文展示:
送尧夫二章 文同 〔宋代〕 欲与民为利,先求正所妨。纷更初下议,旁午遂交章。不尔毛安傅,其如体自伤。西南余弊在,归为对明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想要为民众谋取利益,首先要解决妨碍正道的问题。政令初下,众人议论纷纷,各种意见交织。如果不这样,就像羽毛无法附着,身体自然会受到伤害。西南地区仍有许多弊端,回来后要面对光明的前景。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担任官职期间,针对当时政治改革和社会问题所写的,表达了他对正道和民众利益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文同对政治改革的深刻思考和对民众利益的关怀。首句“欲与民为利,先求正所妨”直接点明主题,强调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妨碍正道的因素。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纷更”、“旁午”等词描绘了政令频繁更改和各种意见交织的复杂局面,暗示改革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两句“西南余弊在,归为对明光”则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改革成功和光明前景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展现了文同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政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妨碍正道的因素,同时表达了对改革成功和光明前景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纷更”指的是什么? A. 政令频繁更改 B. 民众议论纷纷 C. 政策落实困难 D. 政治改革成功
“不尔毛安傅”中的“毛安傅”比喻什么? A. 政策无法落实 B. 民众利益受损 C. 政治改革困难 D. 光明前景
诗的最后一句“西南余弊在,归为对明光”表达了什么? A. 对改革成功的期待 B. 对民众利益的关怀 C. 对政治改革的担忧 D. 对光明前景的担忧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