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琴室》

时间: 2025-05-02 22:21:42

诗句

将何写幽意,有此古桐声。

为问好弹处,谁来听蟹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1:42

原文展示: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琴室 作者:文同 〔宋代〕

将何写幽意,有此古桐声。 为问好弹处,谁来听蟹行。

白话文翻译:

想要表达深邃的意境,有这古老的桐木琴声。 请问哪里是最佳的弹奏之地,谁会来聆听如蟹行般的琴音。

注释:

  • 将何写幽意:如何表达深邃的意境。
  • 古桐声:指用古老桐木制成的琴发出的声音。
  • 为问好弹处:询问哪里是最佳的弹奏地点。
  • 谁来听蟹行:比喻琴音的流动,如蟹行般缓慢而深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这首诗出自《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反映了作者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静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深邃意境的追求。通过古桐琴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深意的追求。首句“将何写幽意”直接提出了问题,如何用音乐来表达深邃的意境。第二句“有此古桐声”则给出了答案,即通过古老的桐木琴声来实现。后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音乐的接受问题,即在何处弹奏,以及谁能欣赏这种如蟹行般深沉的琴音。整首诗充满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出了表达深意的难题,引出了音乐的主题。
  • 第二句通过“古桐声”这一具体意象,回答了如何表达深意的问题。
  • 第三句提出了弹奏地点的选择,增加了诗歌的现实感。
  • 第四句用“蟹行”比喻琴音,形象地描述了琴音的流动和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蟹行”比喻琴音的流动,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设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音乐的表达和接受问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音乐如何表达深邃的意境,以及音乐的接受问题。通过古桐琴声和蟹行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意象分析:

  • 古桐声:象征着古老和深沉,代表了音乐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
  • 蟹行:比喻琴音的流动,形象地描述了琴音的缓慢和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桐声”是指什么? A. 古老的桐木琴声 B. 古老的桐树声音 C. 古老的桐木风铃声 D. 古老的桐木鼓声 答案:A

  2. 诗中用“蟹行”比喻什么? A. 琴音的流动 B. 蟹的行走 C. 水的流动 D. 风的吹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同的其他诗作,如《笑笑先生诗集》中的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其他宋代诗人的音乐题材诗作,如苏轼的《琴诗》。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琴诗》与文同的这首诗都涉及音乐主题,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音乐的感悟和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音乐史》

相关查询

彭蠡夜泛 秋日登滕王阁 生查子·旅夜 湖田 春寒 斗室 咏军山 祝衄歌 过深河驿有感 晓渡瓦哈木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吊死扶伤 弓字旁的字 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邈以山河 木石鹿豕 垂涎欲滴 立字旁的字 易辙 颜沦 韭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包含碌的词语有哪些 连篇累帙 拿班作势 加人一等 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刭 包含逖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肌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