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金绘友江声草堂图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3:39:08

诗句

罗刹江边远树齐,松寮兰畹寄幽栖。

世人不识枚乘笔,误指涛声在竹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8

原文展示:

题金绘友江声草堂图 其一
罗刹江边远树齐,
松寮兰畹寄幽栖。
世人不识枚乘笔,
误指涛声在竹西。

白话文翻译:

在罗刹江边,远远的树木成行,
松林和兰草交错,寄托着我的幽静栖息。
世人不识枚乘的笔法,
却误以为那涛声是在竹林的西边。

注释:

  • 罗刹江:古代神话中的水鬼,形容江水深邃。
  • 枚乘:指汉代的文学家枚乘,他的笔法精妙。
  • 涛声:指江水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柯煜,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景交融,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诗作于描绘友人赠送的山水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的热爱,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感悟。首句“罗刹江边远树齐”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理想境地,树木高耸,给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感觉。诗中提到的“松寮兰畹”则进一步描绘了此地的清雅与宁静,松树和兰花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世人的误解,诗人用“世人不识枚乘笔”来表达对自己艺术见解的自省,认为世人对真正的美与艺术的理解尚有偏差。而“误指涛声在竹西”一句则显示出世人对自然声音的误解,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误解的无奈与无奈。

整首诗既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人世间误解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心灵栖息之地的渴望和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罗刹江旁的树木,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
  • 第二句:松与兰的组合,表示诗人理想中的栖息之地,象征着高洁与清雅。
  • 第三句:提到世人对艺术的无知,抒发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孤独感。
  • 第四句:揭示了人们对自然声音的误解,暗含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罗刹江”比喻深邃的水域,增加神秘感。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误解的反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刹江:象征着遥远与深邃。
  • 松寮:代表高洁与孤独。
  • 兰畹:象征着雅致与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罗刹江边远树齐”中的“罗刹江”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城市
    • B. 深邃的水域
    • C. 繁华的集市
  2. 诗中提到的“枚乘”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枚乘
  3. “涛声在竹西”中提到的“竹西”指的是:

    • A. 山林
    • B. 竹林的西边
    • C. 海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柯煜的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表现内心的平和,而柯煜则更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的艺术与审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洛中游眺贻同志 南亭偶题 姑孰官舍 春日郊园戏赠杨嘏评事 宿咸宜观 金谷园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一作送张厚浙东修谒) 南海使院对菊怀丁卯别墅 寄殷尧藩先辈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包含清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乛字旁的字 河鱼腹疾 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情不自胜 包含夷的成语 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死欲速朽 馬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顺游 特奇 可见一斑 承迎 居心莫测 诈财 圣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