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

时间: 2025-04-26 03:36:41

诗句

着身书带草堂中,得与郎君砚席同。

能学鸣蝉宜赋好,不求野鹜自书工。

壮怀直拟联龙虎,别恨休惊背燕鸿。

他日东山香宇宙,格斋方不负诚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41

原文展示: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
姚勉 〔宋代〕

着身书带草堂中,得与郎君砚席同。
能学鸣蝉宜赋好,不求野鹜自书工。
壮怀直拟联龙虎,别恨休惊背燕鸿。
他日东山香宇宙,格斋方不负诚翁。

白话文翻译:

身着书带,静坐在草堂里,能够与您共用这砚台和书席。
想要学习鸣蝉,应该赋诗歌,
不必像野鸭那样,单靠书写的技巧。
壮志豪情,直想与龙虎相联,
离别的忧愁,不要惊扰那飞翔的燕鸿。
将来在东山,寻求宇宙的香气,
在书斋中,才能不辜负您的期望。

注释:

  1. 着身:身着,穿上。
  2. 书带:书卷的带子,指代书卷。
  3. 草堂:草屋,简陋的书房。
  4. 郎君:对朋友或师长的尊称。
  5. 鸣蝉:指蝉鸣,象征高雅的诗歌。
  6. 野鹜:野外的野鸭,代表庸俗的写作。
  7. 壮怀:壮志豪情。
  8. 联龙虎:比喻与英雄豪杰并肩。
  9. 别恨:离别时的忧愁。
  10. 燕鸿:燕子与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11. 东山:指隐居之地,寓意高洁的志向。
  12. 香宇宙:美好的境界。
  13. 格斋:书斋,学习和创作的地方。
  14. 诚翁:真诚的老师或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是宋代的诗人,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郑编修,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向与对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姚勉的《送郑编修子四省元》是一首融合了友谊、志向与对未来期待的诗。诗的开头通过“着身书带草堂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书房氛围,表达了作者与郑编修之间深厚的友谊。接下来提到的“能学鸣蝉宜赋好”,则传达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向往,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

在“壮怀直拟联龙虎”一句中,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渴望与杰出的人物并肩而立。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社会理想的一种认同。诗的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日东山香宇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和谐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着身书带草堂中:身着书卷的带子,坐在草堂里,营造出一种书卷气息的环境。
  2. 得与郎君砚席同:能够与朋友共享这砚台和书席,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
  3. 能学鸣蝉宜赋好:学习蝉鸣,适合创作美好的诗歌,强调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4. 不求野鹜自书工:不求像野鸭那样单靠技巧,表明对表面技巧的轻视。
  5. 壮怀直拟联龙虎:豪情壮志,想要与英雄人物并肩,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6. 别恨休惊背燕鸿:离别的忧愁,不要打扰飞翔的燕鸿,表达了对离别的淡然。
  7. 他日东山香宇宙:未来在东山追求理想的境界,象征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8. 格斋方不负诚翁:在书斋中学习,才能不辜负朋友的期望,体现对友谊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鸣蝉”与“野鹜”的对比,表达对高雅与庸俗的不同态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东山象征隐居与理想的追求,燕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书带:象征知识与学问。
  2. 草堂:象征简朴、清雅的生活。
  3. 鸣蝉:象征高雅的文学追求。
  4. 野鹜:象征庸俗的写作技巧。
  5. 龙虎:象征英雄与理想的追求。
  6. 燕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7. 东山:象征隐居与理想的追求。
  8. 格斋:象征学习与创作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着身书带”指的是什么?
    A. 身着书卷的带子
    B. 身穿草服
    C. 身在书店

  2. 诗人希望通过“能学鸣蝉”来表达什么?
    A. 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B. 学习自然
    C. 学习书法

  3. “壮怀直拟联龙虎”中“龙虎”象征什么?
    A. 普通人
    B. 英雄与理想
    C. 动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张志和的《渔歌子》

诗词对比

  • 《送郑编修子四省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境上均表现出对高远志向的追求,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送郑编修子四省元》则更关注于人际情感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村行 清明 许介之约过清溪道上有成 醉太平 咏梅投所知 曾云巢同相勉李玉涧不赴召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静寄孟运管招客皆藏春侍郎故人因与花翁孙季 兴国军晚春简吴提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辛字旁的字 贞贵 抱头缩项 性命关天 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汹涌澎湃 长嘘短叹 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哑然大笑 刀俎余生 龝字旁的字 卖恶于人 犬牙相接 米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板对 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