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01
送赵佥判美任与辐二首
底事三年里,才膺两荐书。
邦侯辨宝晚,使者设罗疎。
知己初何计,能官自有余。
汉庭今欠者,子政与朱虚。
这三年来,我到底做了什么呢?才获得了两次荐举的机会。
地方的领导在辨别人才时总是晚些,而使者们设下的罗网却是稀疏的。
我对知己的计划又能怎么安排呢?若有官职,必定还是有余力的。
如今汉朝缺少那些人材,像子政与朱虚一样的人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闻名,擅长抒情和写景,作品中常带有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赵佥判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前途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当时人才选拔机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开篇的“底事三年里”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作者在短短三年内虽有荐书,却对自身的成就感到不安。接着,诗人借“邦侯辨宝晚”表达对人才选拔的不满,认为地方官员在辨别人才时显得迟钝,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人才流失的现象。
在“知己初何计,能官自有余”一句中,诗人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尽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对于如何谋求更好的发展仍然无从下手,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最后,提到汉朝缺少像子政与朱虚这样的人才,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期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作者对人才流失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底事三年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愤怒
D. 平静
“邦侯辨宝晚”中“晚”字的含义是?
A. 迟钝
B. 晚间
C. 缺少
D. 重要
诗中提到的“子政与朱虚”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财富
C. 人才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