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0:52
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
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
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
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
我养的鹦鹉嘴巴刚刚变红,正适合在华丽的楼阁和绣花的窗户里。
它频繁地学习叫人,因其聪慧的天性,尤其能够识别主人,情感交流非常通畅。
收起羽毛安静地睡着,难以抵挡日光的侵扰,张开翅膀忧愁的时候更是想要感受风的吹拂。
是谁让这聪明又爱美的鸟儿被困在笼中,应该把它安置在更深的笼子里吗?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寒碧,唐代诗人、散文家,兼任官职。刘禹锡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和乐天鹦鹉》是刘禹锡在与友人乐天(白居易)的交往中所作,旨在描绘他所养鹦鹉的聪慧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宠物的热爱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鹦鹉为主角,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灵巧、色彩斑斓的鸟类的喜爱。首联通过“觜初红”描绘了鹦鹉的美丽形象,暗示其年轻和活力,适合在华丽的环境中栖息。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鹦鹉的聪慧与情感交流的能力,使得人和鸟之间的关系显得亲密而自然。
后两联则展现了鹦鹉在安静与飞翔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无奈。尤其是“谁遣聪明好颜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被禁锢的遗憾,让读者体会到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深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更是对自然美、生命自由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刘禹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无奈的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朱楼”指的是什么?
诗中鹦鹉的嘴巴是什么颜色?
诗人对鹦鹉的情感是怎样的?
白居易的《鹦鹉曲》也描写了鹦鹉,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刘禹锡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束缚与自由的思考,而白居易则更注重对美的直观描绘。
以上是对《和乐天鹦鹉》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