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49
和乐天以镜换酒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把取菱花百炼镜,
换他竹叶十旬杯。
嚬眉厌老终难去,
蘸甲须欢便到来。
妍丑太分迷忌讳,
松乔俱傲绝嫌猜。
校量功力相千万,
好去从空白玉台。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用百炼成镜的菱花镜子去交换十个竹叶做的酒杯。虽然皱眉头厌倦了衰老,但这终究难以摆脱。只要沾上一点酒就能欢快地到来。妍美与丑恶相隔太远,让人迷惑而忌讳。高傲的松树与乔木不再相互猜忌。量度功力相当于千万,但还是想去那空白的玉台。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谦斋,长安人。他以诗、文、赋闻名,尤其擅长古体诗,风格清新明朗,擅长抒情和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个人生活的困扰后所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酒和快乐的向往。诗中表现了他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
《和乐天以镜换酒》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镜子”和“酒杯”的交换,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态度。镜子象征着自省与清晰的认知,诗人用它来对照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竹叶酒杯则代表了轻松与欢愉,让人沉醉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把取菱花百炼镜,换他竹叶十旬杯”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尽管内心渴望快乐,但时间的流逝却总是留给人们无法逃避的烦恼。
接下来的几句则探讨了美与丑的相对性,强调了人们在这些对立面之间的迷惑和忌讳。最后一句“好去从空白玉台”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渴望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境地,超越世俗的纷扰,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镜子与酒杯的对比),对仗(如“妍丑太分,松乔俱傲”),以及象征(如“玉台”象征理想境界),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镜子与酒杯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对于衰老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菱花镜”象征什么?
诗中的“竹叶杯”代表了什么?
诗人对衰老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进酒》与《和乐天以镜换酒》都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但李白的作品更直接豪放,而刘禹锡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