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曲江道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30 22:07:18

诗句

舟下丰城十里馀,树烟鸥泊尽人居。

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7:18

原文展示:

舟下丰城十里馀,树烟鸥泊尽人居。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

白话文翻译:

小船驶过丰城,已经过了十多里,岸边的树木和炊烟,以及停泊的水鸟,都显得那么宁静,仿佛是人间的一幅画。但在这宁静之中,却有渔船扰乱了这份平静,忙着捕鱼。

注释:

  • 舟下丰城:指船只从丰城出发,向下游行驶。
  • 十里馀:超过十里。
  • 树烟:树木间的炊烟,指有人居住的迹象。
  • 鸥泊:水鸟停泊,指水鸟在岸边休息。
  • 是间:这里。
  • 欲画已不得:想要描绘这景象,却因为渔船的干扰而无法实现。
  • 乱舟:扰乱平静的渔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舟行途中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通过描绘舟行丰城附近的景色,表达了对宁静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干扰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舟行途中的自然画卷。首句“舟下丰城十里馀”,点明了地点和行程,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次句“树烟鸥泊尽人居”,通过“树烟”和“鸥泊”两个意象,传达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仿佛是一幅静谧的田园画。然而,末句“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却突然转折,揭示了这份宁静被渔船的喧嚣所打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被干扰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干扰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舟下丰城十里馀”,通过“舟下”和“十里馀”两个动作,描绘了船只行驶的情景,为全诗设定了背景。
  • 次句“树烟鸥泊尽人居”,通过“树烟”和“鸥泊”两个意象,传达出宁静和谐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末句“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通过“欲画已不得”和“乱舟来捕鱼”两个转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被干扰的无奈和遗憾。

修辞手法:

  • 意象的使用:通过“树烟”和“鸥泊”等意象,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 转折:末句的转折,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被干扰的无奈和遗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舟行途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干扰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树烟:象征着有人居住的宁静乡村。
  • 鸥泊:象征着自然和谐的水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烟”象征着什么? A. 自然和谐 B. 有人居住的宁静乡村 C. 水鸟的停泊 D. 渔船的喧嚣 答案:B

  2. 诗中的“乱舟”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和谐的船只 B. 有人居住的宁静乡村的船只 C. 扰乱平静的渔船 D. 水鸟的停泊的船只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猎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曲江道中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宁静和谐的氛围,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生活的活力和激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赵蕃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言今体诗二十五首 其四 恻恻吟 其六十一 星座宫神话 Ophiuchus 其六十三 蛇夫座 次韵谢无逸送谢幼槃 燕京中秋十五首 其六 赠潘丈眉二章 其一 曲肱诗二十首 斋中 赋得日中市朝满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言细语 文字旁的字 善禁 皇天后土 委靡不振 一日难再晨 皮破血流 卤字旁的字 肉朋酒友 豆字旁的字 诚朴 犬字旁的字 贪大求洋 比字旁的字 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街的成语 奢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