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4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48:23
笛思
作者: 钱林 〔清代〕
斜日西楼笛思凉,无端洗马恨茫茫。
天涯即在阑干外,岭色江声未是长。
全诗翻译:
斜阳照射在西楼,笛声带来一阵凉意,心中无缘无故地产生了对马的怨恨,感到一片茫然。
天边的尽头恰在栏杆之外,山岭的颜色和江水的声音并没有那么悠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洗马”可见于古代文人雅士在游玩之余的闲适状态,常用于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斜日、笛声等意象则常常出现在古诗中,用以寄托情感和思绪。
作者介绍:
钱林,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写于诗人某次游览西楼时,夕阳西下,笛声悠扬,勾起了他对远方和人生的思索与感慨。时值清代,社会逐渐繁荣,但文人内心常感孤独和无奈,因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及内心的失落。
在《笛思》中,钱林通过斜阳、笛声、马和天涯等意象,勾勒出一个孤独而又充满思绪的场景。诗的开头“斜日西楼笛思凉”,将夕阳和笛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凉意与孤寂。笛声仿佛引发了诗人的思绪,令他不自觉地生出对马的怨恨,这种情感的转变令人感到意外,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
接下来的“天涯即在阑干外”,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似乎在追寻一种无法触及的理想或情感。阑干象征着一种阻隔,阻止了他与远方的真实接触。“岭色江声未是长”则表明,尽管山色江声环绕,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短暂让这一切显得无比脆弱。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真情与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斜日西楼笛思凉”中的“笛思”是什么意思?
A. 笛声引发的思绪
B. 笛声的技巧
C. 笛子的种类
诗中提到的“天涯”主要指什么?
A. 远方的理想
B. 天气的变化
C. 河流的尽头
“岭色江声未是长”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时间的短暂与感情的脆弱
C. 对马的怨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但《笛思》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鸟鸣涧》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