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嘉定》

时间: 2025-04-29 13:24:34

诗句

群山绿绕舟,云树乱春愁。

石势窥人落,江声抱佛流。

古传海棠国,今上读书楼。

缥缈三峨影,飞仙不可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4:34

原文展示:

群山绿绕舟,云树乱春愁。
石势窥人落,江声抱佛流。
古传海棠国,今上读书楼。
缥缈三峨影,飞仙不可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群山环绕着小舟的景象,春天的云树让人感到愁苦。石头的形状似乎在窥探人们的落寞,江水的声音如同佛陀在流淌。古时传说中有个海棠国,如今却只见书楼高耸。那虚幻的三峨山影,飞仙般的存在是无法追求的。

注释:

  • 群山:指环绕的高山,代表自然景观。
  • 绿绕舟:绿树环绕着小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云树:形容树木与云彩交错,带来春天的愁绪。
  • 石势:石头的形状和状态。
  • 窥人落:似乎在窥视人的孤独。
  •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 海棠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丽国度。
  • 缥缈:形容影子或形象虚幻。
  • 三峨:指三座高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飞仙:指神仙般的存在,暗示超脱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海棠国:古代文学中常提到的理想国度,象征美好和幸福。
  • 飞仙:在道教文化中,飞仙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复初,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嘉定地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嘉定》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群山、云树、江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群山绿绕舟”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然而,紧接着“云树乱春愁”便暗示了内心的愁苦,似乎在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石势与江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仿佛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的“古传海棠国”,不仅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溯,也暗含着对现实的失望。诗人在“今上读书楼”中,似乎回顾了过去的美好,却又感受到现实的严酷。“缥缈三峨影”与“飞仙不可求”相呼应,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与无奈,显示出一股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群山绿绕舟:描绘自然美景,展现静谧的环境。
    2. 云树乱春愁:春天的美景反而引发愁绪,暗示内心的不安。
    3. 石势窥人落:石头的形状像在窥探人的孤独,表达一种被观察的感觉。
    4. 江声抱佛流:江水流动的声音如同佛音,带来一种超脱的感觉。
    5. 古传海棠国:提到美好理想国度,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今上读书楼: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反映现实的无奈。
    7. 缥缈三峨影:山的影子如梦幻般缥缈,暗示理想的遥不可及。
    8. 飞仙不可求:表达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却无能为力,传达一种无奈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声抱佛流”,将江水比作佛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拟人:如“石势窥人落”,赋予石头以人的观察能力,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用词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群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反映出一种敬畏之情。
  • 云树: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愁苦,暗示人对自然的复杂情感。
  • 石势:象征着静默的观察与孤独的反思。
  • 江声: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哲思。
  • 海棠国:理想生活的象征,反映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三峨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隐喻人生的追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棠国”象征什么?

    • A. 美好理想
    • B. 现实生活
    • C. 自然景观
    • D. 诗人的故乡
  2. “江声抱佛流”中,江声被比作什么?

    • A. 音乐
    • B. 佛音
    • C. 诗句
    • D. 风声
  3. 诗中“缥缈三峨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失望
    • C. 向往
    •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顾复初的《嘉定》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而顾复初则在自然景观中流露出内心的愁苦与思考。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却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田家行二首 寄怀在伯三首 用韵寄孙推官二首 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 期斯远不至登谿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 松原山行七绝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寄徐季纯于去非兼属梁和仲曾元之吴仲权 呈赵常德四首 袁州北崇胜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谈虚论 提手旁的字 附翼攀鳞 笺藤 张歙 天地开辟 心乔意怯 剪发杜门 缠嚼 血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怀才抱器 乛字旁的字 染署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