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时间: 2025-05-04 03:24:52

诗句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52

原文展示:

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梅尧臣 〔宋代〕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情感。诗人正看着梅花和柳树的春色,与友人一起在河边告别。船已经划走,朋友已归,诗人回头望向那片竹林。水面浑浊,无法映出影子,远山依然在目,但似乎渐行渐远。听说有朋友想要西行,汉朝的气概依然未减。

注释:

  • 发陶庄:指陶庄,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
  • 川河:河流,指两岸的水道。
  • 移舟:指划船,离开。
  • 回首:回头看。
  • 竹林:指生长竹子的林地。
  • 水浑:水面浑浊,影子无法映出。
  • :依然,仍然。
  • 西游:向西方旅行,可能指诗人的友人有远行之意。
  • 汉家:指汉朝,象征强大和繁荣。

典故解析:

  • 汉家今尚壮:汉朝的盛世象征,反映了作者对汉朝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别离之际写就,反映了诗人在春天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对汉朝气概的仰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用“方看梅柳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接着与友人告别,细腻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通过“回首竹林望”,诗人不仅在回望过去,也在追忆与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诗的最后一句“汉家今尚壮”,则是对历史的眷恋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使得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方看梅柳春:正值春天,梅花和柳树生机盎然。
    2. 共别川河上:与友人在河边一起告别。
    3. 移舟人已归:朋友的船已经划走,表示离别。
    4. 回首竹林望:回头凝望那片竹林,寓意对过去的留恋。
    5. 水浑不照影:水面浑浊,无法映出影子,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6. 山远犹相向:远山依然可见,却似乎越来越远,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7. 闻道欲西游:听说朋友有去西方的打算,表达对朋友未来的关注。
    8. 汉家今尚壮:表现对汉朝繁荣的向往,隐含对国家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 意象:梅花、柳树、竹林、水面,构成生动的春天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色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关心。

意象分析:

  • 梅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竹林:象征清雅和坚韧。
  • 水面: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 远山:代表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景象有哪些?

    • A. 梅花和柳树
    • B. 竹林
    • C. 大海
    • D. 雪山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汉朝的敬仰
    • C. 对未来的恐惧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在描写离别时,梅尧臣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洲渚流芳 题江头渔聚 杂曲歌辞 古别离 田家二首 其一 劝酒二首 其二 燕台二首 其一 公子家 闻人说海北事有感 哭刘驾博士 题贾氏林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潦的词语有哪些 如日方中 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杓风 爿字旁的字 文无加点 不仁起富 日字旁的字 竞秀 佥属 凵字底的字 桃夭新妇 猎蝇 记目 首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卧榻岂容鼾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