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03:15
《爆竹行》
作者:范成大
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
昼日嬉游夜浓睡。
在岁末年初,爆竹的声响由来已久,
江南地区的人们习惯在新年之前的五天就开始放。
吃完剩下的豆粥,打扫完屋子里的灰尘,
截取五尺长的竹筒,点燃里面的火。
在节日的气氛中,汗水流淌,火焰透出炽热的气息,
健壮的仆人拿着爆竹急忙奔跑。
小孩们则躲避在一旁,
在门前,爆竹声如雷鸣般震耳。
一声两声,惊动了百鬼,
三声四声,鬼巢都被震倾。
十声百声,神明的道路也因此安宁,
四面八方,人人皆享太平。
然而,焦炭的残头却在床底下被捡起,
这些爆竹的余威仍可驱赶邪气。
用药裹住,添上酒杯,
白天嬉戏游玩,夜晚安然入睡。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涧田,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常常描绘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爆竹行》创作于宋代年末,正值岁末年初,爆竹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象征着辞旧迎新,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对未来的祝福。
《爆竹行》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节期间的热闹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民俗文化的气息。诗中通过对放爆竹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欢快心情和对新年的期待。特别是“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小孩们对爆竹的恐惧和敬畏,表现了节日气氛中的欢愉与紧张的对比。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节习俗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在面对新的一年时,诗人通过对放爆竹的描写,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最后几句的“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表达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要享受欢愉与宁静,将节日的气氛延续至日常生活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节爆竹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对新一年的期望,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中蕴含的欢快、平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选择题:诗中提到“吴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方言?
填空题:诗中提到“节间汗流火力透”,这是形容___的气氛。
判断题:诗中“儿童却立避其锋”是描写儿童对爆竹的恐惧。 (对/错)
《元日》 - 王安石
《除夜作》 - 朱自华
这几首作品虽然都围绕春节的主题,但各有侧重,范成大的《爆竹行》更注重生动的生活细节和民俗文化,而王安石的《元日》则侧重于节日的欢乐与团圆,朱自华的《除夜作》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