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58:13
满江红 其二
作者: 潘榕 〔清代〕
叹我余生,也过了几回浩劫。
三十载名场潦倒,风尘碌历。
曲好都归天上有,月圆不补人间缺。
莽乾坤何处遇知声,瑶琴击。
苔径冷,无宾客。
桐院静,翻书帙。
算年来只与,蠹鱼分食。
憔悴霜添潘岳鬓,飘零花谢江淹笔。
读君词勾起旧牢骚,填新阕。
我叹息自己这余生,已经经历了几次浩劫。
三十年来名声和地位都一落千丈,风尘仆仆。
美妙的曲调都归于天上,圆月也无法弥补人间的缺憾。
在广袤的天地间何处可以遇到知音,瑶琴轻声弹响。
苔藓覆盖的小径冷冷清清,没有宾客来访。
桐树院落寂静无声,我翻阅着书卷。
算来这几年只与蠹虫共享这些书籍。
我的鬓发因霜雪而憔悴,江淹的笔也随花谢而飘零。
读了你的词让我勾起旧日的牢骚,便填上新的曲子。
作者介绍:潘榕,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风格深沉,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与艰辛,感慨颇多。诗中通过对比天上美好与人间缺憾,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哀叹与对往事的追忆。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沉思,描绘了一个历经磨难的灵魂。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叹我余生”引入,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接着叙述了三十年风雨飘摇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与沉痛。诗中“曲好都归天上有,月圆不补人间缺”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人生中的遗憾与无法弥补的缺失,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在描绘环境方面,诗人以“苔径冷,无宾客”描绘出冷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孤独与寂寞。桐院的宁静更是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诗人提到的“读君词勾起旧牢骚”则表明了对旧日情怀的怀念与对新曲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整首诗用词精练,意象丰富,情感真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反思,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潘榕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苔径冷”暗示了什么?
A) 繁华热闹
B) 孤独与冷清
C) 快乐与幸福
诗中提到的“蠹鱼”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足
B) 书籍的虫蛀与无奈
C) 朋友的相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