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1:19
满江红 江中薄暮,用王昭仪韵
作者: 王策 〔清代〕
万里长江,泻不尽一天秋色。
终古是云沉日落,贝宫鳞阙。
白雁飞边山向背,黑鼍鸣处帆欹侧。
叹投鞭勇略系丝谋,都销歇。
龙虎散,精灵灭。
水天话,推篷说。
问滔滔是否,旧英雄血。
湖海一襟馀破帽,山河两戒空明月。
暗濛濛望里古台城,形残缺。
长江万里奔流,倾泻不尽的秋色映照着天际。
自古以来,云沉日落,仿佛在唱着贝宫鳞阙的歌。
白雁在山的边缘飞过,黑鼍在水边鸣叫,船帆因风而倾斜。
我感叹那些勇敢的英雄和机谋都已消失殆尽。
龙虎散去,精灵俱灭,
水天相连,推开篷船谈天说地。
我问滔滔的江水,是否流淌着旧日英雄的鲜血。
湖海之间只剩下破旧的帽子,山河之间只守着空明的月亮。
在这暗淡朦胧的视线中,古老的台城已然残缺不全。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盛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他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间沧桑,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清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长江的景色,表达对历史人物与往事的追忆,反映出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满江红 江中薄暮》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惋惜和对历史无常的思索。诗中浓重的秋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长江的奔流象征着时间的无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能实现的理想与梦想。白雁与黑鼍的描写则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无常,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问询江水的流淌,暗示着英雄的血液是否仍在流淌,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对现状的失望。最后的古台城,似乎在提醒我们历史的遗忘与残缺,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辽阔,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历史的追问,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万里长江”象征什么?
诗中“龙虎散,精灵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暗濛濛望里古台城”想要表达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首诗歌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王策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