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42
满江红·折尽荼
作者:辛弃疾
折尽荼,尚留得一分春色。
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
人渐远,君休说。
榆荚阵,菖蒲药。
算不因风雨,只因鶗鴂。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这首词表达了春天的残留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虽然折尽了荼(茶树的花),但依然留有一分春色。还记得我们一起摘青梅的情景,年轻时曾醉于花前月下的梦境,但如今醒来却只能看着风月。恨恨地看着牡丹,似乎在嘲笑我依靠东风,形如白雪。人渐渐远去,朋友,你就不要再提起了。榆树的果实和菖蒲的药草,算是因为风雨而生,但其实只因那鸲鸫鸟的鸣叫。岁月渐渐流逝,花和柳树依旧相伴,伴随着的是蜜蜂和蝴蝶的栖息。也并不是因为春天过去而感到忧愁,而是因为离别的情感。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吟先生,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昂,常以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为题材。他的作品在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与李清照并称。
《满江红·折尽荼》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日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离别的感慨。词中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无奈。
《满江红·折尽荼》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辛弃疾在其中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对逝去春色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无奈。词的开头便以“折尽荼”引入,直接指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残缺,接着通过“青梅如弹”的回忆,勾勒出青春的美好与纯真。
词中提到的“牡丹笑我倚东风”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过去的追忆与惋惜。而“榆荚阵,菖蒲药”则带有一种自然的气息,使得整首词在忧伤的情感中又渗透着生命的延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对春天、青春、爱情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既怀念过去又接受现实的复杂情感。通过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也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辛弃疾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满江红·折尽荼》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离别的感慨
C. 对战争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词中“青梅如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水果
C. 一种花
D. 一种药
诗中提到的“榆荚阵”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的景象
B. 生活的繁忙
C. 爱情的甜蜜
D. 离别的忧愁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辛弃疾的《满江红·折尽荼》在表达情感上更为激昂,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婉约。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