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05
《道次灵井》
作者:梅尧臣
井面水不动,傍分龙鳞激。
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觌。
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静谧的灵井,井面上的水面平静无波,身旁的龙鳞激荡出涟漪。泉水时而冒出泡沫,透出光亮的波光。深厚的青苔可以染上色彩,井底的清水令人可见。在干旱的年份,或许会来此祭祀,弹弦为神灵祈求。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裕,号香严,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质朴之笔表达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道次灵井》创作于梅尧臣游历途中,灵井作为自然景观中常见的元素,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梅尧臣的《道次灵井》是一首充满灵气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灵井的宁静与神秘。诗的开头“井面水不动”,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接着“傍分龙鳞激”,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微妙变化,水面上的涟漪如龙的鳞片一般生动。此处的“龙鳞”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灵井的神秘与超凡。
诗中“泉气时生沤,上涌光的皪”,展现了灵井的活力,泉水的涌动和光的闪烁仿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深苔与石底的清水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青苔的“翠堪染”象征着生命的生机和自然的美好,而“石底清可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宁静。
最后两句提到的“旱岁或来祠,弹弦属灵觋”,不仅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还反映了古代人们与神灵沟通的方式。整体而言,梅尧臣通过对灵井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神灵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井面水不动”表达了什么情感?
“傍分龙鳞激”中的“龙鳞”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弹弦属灵觋”与什么活动相关?
《道次灵井》与《静夜思》对比
梅尧臣的《道次灵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灵井的静谧与神秘。而李白的《静夜思》则主要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更为个人化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关注自然,后者则聚焦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