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1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12:55
累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雪光正照天西角,日影长浮雨上头。峰顶何曾知六月,尘间想已别三秋。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
这片苍翠的山块象征着整个九州(中国),大千世界在不断变化之中显得更加悠远。雪光正好照耀在西方的天角,阳光的影子在雨中漂浮。山峰的顶端似乎不曾感知到六月的来临,而尘世间的思绪仿佛已经告别了三秋。佛光似乎想要留住人们,而横跨大野的金色桥梁在傍晚时分依旧没有收起。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君厚,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美。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蕴含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力衰弱,诗人以山水为题,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请佛阁晚望雪山数十峰如烂晃耀暑光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雪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累块苍然是九州”以山石为起点,将整个中国的自然景观引入视野,表现了广袤的自然之美。接着“雪光正照天西角,日影长浮雨上头”,用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清澈的雪光与雨天的朦胧,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峰顶何曾知六月,尘间想已别三秋”则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山峰的永恒与人间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归属的渴望,佛光的指引与金桥的象征使诗意更加深邃。整首诗情景交融,极具画面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州”指的是哪里?
诗中“峰顶何曾知六月”意指什么?
“佛毫似欲留人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 A 2. A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范成大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光影的描绘和时间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二者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