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公退书怀》

时间: 2025-05-01 18:24:37

诗句

昨者腾章奏发仓,今兹飞檄议驱蝗。

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4:37

公退书怀

原文展示:

昨者腾章奏发仓,今兹飞檄议驱蝗。
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
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在昨天,我的奏章已经被发出,今天又接到飞来的公文,讨论如何驱赶蝗虫。
四周没有人来告状,自己却只是吃饱而已;即便在七个不堪的中间,依然疲于奔命。
皎洁的太阳照耀着我,可以随意仰望;而浮云却无情地阻碍了我的行踪。
想要寻找土地和房舍又有什么意义呢?岁末时节,游荡在外的我只思念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腾章:指奏章,特指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上奏的文书。
  • 飞檄:指急件公文,通常是紧急通知。
  • :指蝗虫,古时常用以比喻灾害。
  • 四无告者:四周没有人来告状的人。
  • 求田问舍:寻找土地和房子,意即安定生活的追求。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当时农民遭遇自然灾害(蝗虫)以及士人对仕途的感慨,代表了士人对社会的关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霖,号澹庵,宋代诗人、词人,浙江人。范成大以其抒情诗而闻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对国家和农民遭遇的不平之心,以及个人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公退书怀》通过描绘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诗人提到奏章和公文,暗示着当时的政务繁忙和对于蝗灾的紧迫感,体现了官员的责任和无奈。而接下来的“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则揭示了社会对底层百姓困境的冷漠,诗人内心对这种不公的无奈和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接着,诗人描绘了皎洁的太阳和浮云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束缚的对立,诗人渴望自由的心情与现实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提到“求田问舍亦何有”,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思考,而“岁晚倦游思故乡”则是情感的高潮,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此刻达到顶峰,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社会的关注,也有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范成大的艺术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者腾章奏发仓:意指诗人刚刚上报奏章,说明他在公务繁忙中。
  • 今兹飞檄议驱蝗:今天又收到紧急公文,讨论如何驱赶蝗虫,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迫与危机。
  • 四无告者仅一饱:四周无人来告状,自己只是勉强温饱,揭示了对百姓困境的漠视。
  • 七不堪中仍百忙:七个不堪的事务依然让人忙碌,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皦日自能临俯仰:明亮的太阳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浮云宁解制行藏:浮云却无情地阻碍了行踪,暗示外界环境的制约。
  • 求田问舍亦何有:寻找土地和房子又有什么意义,反映了对安稳生活的思考。
  • 岁晚倦游思故乡:岁末时节,心中只思念故乡,表达出深切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蝗虫”比作自然灾害,反映了社会动荡。
  • 对仗:如“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 象征:浮云象征束缚,太阳象征自由,形成了深刻的意象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底层百姓困境的同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蝗虫:象征自然灾害,反映社会动荡。
  • 皎日:代表光明与希望。
  • 浮云:象征变幻无常的外部环境。
  • 故乡:象征归属与安宁,表达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檄”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急件公文
    C. 诗歌
    D. 书籍

  2. 诗人对“求田问舍”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无所谓
    C. 绝对拒绝
    D. 只是偶尔想想

  3. 诗中“岁晚倦游思故乡”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事业的怀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公退书怀》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困境的关心,但范成大更侧重于个人的思乡情怀,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失落。通过对比可见,两位诗人的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选编与分析
  2.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3. 《范成大诗词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公退书怀》。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询问!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其四 送朱近修还海昌,吴西崖往山阴,兼怀宋既庭先还吴门,次顾庵韵 念奴娇 念奴娇 邺城感怀寄纬云都下 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念奴娇 其九 “念奴娇·舟中携酒同西樵送荔裳入都” 念奴娇 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 念奴娇 金山游眺,用夏桂洲韵 念奴娇三首 其一 念奴娇 其二 步呼延夜泊《过三峡》原 念奴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博览会 齒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匪帮 采字旁的字 包含症的词语有哪些 叽叽咕咕 耳穴 了然于胸 寡女孤男 宝盖头的字 响洋 戈字旁的字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肥冬瘦年 罪己 抓耳挠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