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玉案 题草窗词卷》

时间: 2025-05-06 02:36:17

诗句

吟情老尽江南句。

几千万、垂丝缕。

花冷絮飞寒食路。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

环碧斜阳旧时树。

拈叶分题觞咏处。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6:17

原文展示

青玉案 题草窗词卷
作者: 李莱老 〔宋代〕

吟情老尽江南句。
几千万垂丝缕。
花冷絮飞寒食路。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
环碧斜阳旧时树。
拈叶分题觞咏处。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岁月的流逝,江南的美丽景象和浓厚的情感似乎都已消逝。低垂的柳丝如同几千万条丝缕,随着寒食节的到来,花瓣和絮状物飞舞在路上。渔烟与鸥雨相伴,黄昏和黎明时分的燕子与黄莺,似乎都融入了历史的曲谱中。在凉爽的水边,红衣女子的妆容显得格外靓丽,斜阳映照下的古树仿佛述说着旧时的故事。诗人轻轻拈起一片树叶,在饮酒吟咏的地方,依然可以嗅到荀香,但忧愁的庾树却不知在何处。这些冷云笼罩下的西湖赋,带给诗人无限的思绪。

注释

  • 吟情老尽:吟唱的情感已经消逝。
  • 江南句:指代描写江南的诗句。
  • 寒食路:寒食节时,柳絮和花瓣在路上飞舞的情景。
  • 渔烟鸥雨:渔船冒出的烟雾和飞翔的海鸥、雨水交织的景象。
  • 昭华谱:古代乐谱,象征历史的歌谣和往事。
  • 红衣妆靓:穿着红衣的女子妆容美丽。
  • 荀香:指荀草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庾愁何许:庾树的愁绪不知在何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莱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江南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江南的风景如画,文化繁荣。李莱老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许多描绘江南美景和人情风俗的诗词。这首《青玉案》正表达了他对江南过往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青玉案 题草窗词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其中展现了对江南美景的深切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诗开头“吟情老尽江南句”,便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接下来的描写如“几千万垂丝缕”,形象地勾勒出江南春天的细腻和柔美。寒食节的到来,柳絮飞扬,增添了几分惆怅和孤独感。诗中“渔烟鸥雨,燕昏莺晓”,则描绘了渔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江南的诗意生活。接着诗人描写红衣女子的美丽,透出一种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最后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在怀念中感受到愁绪的沉重,表现出对过往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不仅仅是对江南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吟情老尽江南句:表达对江南诗句的情感已然消逝,充满了惆怅。
  2. 几千万垂丝缕:形象描绘江南的柳树,细腻而柔美。
  3. 花冷絮飞寒食路:在寒食节时,花瓣与柳絮飘散,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4.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渔村的景象与鸟鸣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5. 红衣妆靓凉生渚:描绘了水边红衣女子的美丽与动人。
  6. 环碧斜阳旧时树:斜阳照耀着古老的树木,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7. 拈叶分题觞咏处:在饮酒吟咏的地方,诗人轻拈树叶,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8.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荀草的香气依然存在,但愁绪却无处可寻,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南美景比作“几千万垂丝缕”,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渔烟鸥雨,燕昏莺晓”,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对仗方面的运用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表达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江南美好往事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与失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柔、美好与诗意的生活。
  • 柳丝:象征着柔情与思念,隐喻人际之间的牵挂。
  • 寒食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红衣女子: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西湖: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千万垂丝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江南的青山
    B. 柳树的柔美
    C. 花丛的绚丽

  2. 诗中提到的“荀香”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失落的情感

  3. 诗中“红衣妆靓凉生渚”描绘的是哪个意象?
    A. 春天的绿意
    B. 水边的女子
    C. 冷清的夜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莱老的《青玉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体现了对江南美景的描绘,但李莱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苏轼则在大气中融入了个人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莱老诗词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青玉案 题草窗词卷》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送陈右铭出都 天津 宿广惠寺 送张万石下第归廉州 鸡特扣山 秋日寄怀高十六章之 其二 秋日寄怀高十六章之 其一 云冈寺 过汉江经岘山 由退谷至广泉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怆痛 至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恩有重报 氏字旁的字 赤骨立 铺胸纳地 半亩方塘 包含瞻的成语 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惊鸿艳影 一篷 韭字旁的字 水害 瓜字旁的字 李佛子 妇道人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