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18
归家(一作赵嘏诗)
杜牧 〔唐代〕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一个小孩牵着我的衣服问我,您为什么回家这么晚?
和谁在争夺岁月,最后换来的是鬓边的白发?
本诗通过稚子的提问,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家庭、时间以及衰老的感慨。诗中“谁争岁月”的提问,反映了人生无常,时间的无情,暗含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杜牧,字牧之,号樽酒,唐代著名诗人,生于802年,卒于852年。杜牧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尤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爱情及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归家》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家庭温暖的思索。诗中透出对亲情的眷恋和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杜牧的《归家》通过两个简单的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开篇的“小孩牵衣问”展示了亲情的温暖与依赖,孩子的单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接着,诗人用“何太迟”来反映自己归家的迟疑与内心的愧疚,似乎在回应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思,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了青春,留下的是鬓边的白发。诗中对比了家庭的温暖与时间的无情,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得这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小孩的提问,引发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岁月的无奈。
诗中的“稚子”指的是谁?
诗中“何太迟”是指什么?
“赢得鬓边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静夜思》(李白)与《归家》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但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怀念,而杜牧的诗则是通过小孩的提问,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家庭的温暖,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