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1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19:45
原文展示:
管城脱帽即诗成,尚挟琴书困笔耕。自可追风千里去,何妨警露九皋鸣。心于外物无荣辱,身与虚名孰重轻。醉里工为青白眼,定应阮籍是前生。
白话文翻译:
脱下帽子,诗即成篇,依然携带着琴书,困于笔耕。自然可以追逐风一样远行千里,何必在意在九皋之地警醒露水鸣叫。内心对外物没有荣辱之分,身体与虚名相比,哪个更重要。醉中善于分辨青白眼,必定是阮籍的前世。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和独立思想的文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创作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某个文人聚会中即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首句“管城脱帽即诗成”表明作者在文人聚集的地方能够即兴创作,显示出他的才华和自信。接下来的“尚挟琴书困笔耕”则描绘了作者虽然困于笔耕,但依然保持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后两句“自可追风千里去,何妨警露九皋鸣”表达了作者的远大志向和不在乎世俗评价的豁达心态。最后两句“心于外物无荣辱,身与虚名孰重轻”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而“醉里工为青白眼,定应阮籍是前生”则以阮籍的典故自喻,显示了作者的独立个性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作者的独立个性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管城脱帽即诗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C. 对世俗的超然 D. 对远大志向的追求 答案:B
“心于外物无荣辱”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作者不在乎外物的评价 B. 作者对外物有荣辱之分 C. 作者对外物没有感觉 D. 作者对外物有强烈的追求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阮籍”是指?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 D. 明代文学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