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赵行之三首》

时间: 2025-05-01 09:02:35

诗句

未暖柳梢绿,已暖花梢红。

胸次有天和,本与春意同。

士戒溺于欲,物忌居其雄。

西山有理窟,一室惟清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2:35

原文展示:

和赵行之三首 王炎 〔宋代〕

未暖柳梢绿,已暖花梢红。 胸次有天和,本与春意同。 士戒溺于欲,物忌居其雄。 西山有理窟,一室惟清风。

白话文翻译:

柳枝还未完全变绿,花儿却已红艳。 内心保持着自然的和谐,与春天的气息相通。 士人应避免沉溺于欲望,万物忌讳过于雄壮。 西山有深奥的道理,一室之内唯有清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胸次:内心。
  • 天和:自然的和谐。
  • 士:指有学问或有品德的人。
  • 溺:沉溺。
  • 物:万物。
  • 理窟:深奥的道理。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表现对自然和谐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节,作者观察自然变化,结合自身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而作,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诗中“未暖柳梢绿,已暖花梢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而“胸次有天和,本与春意同”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相通。后两句“士戒溺于欲,物忌居其雄”提出了对人生的警示,强调了节制和谦逊的重要性。最后,“西山有理窟,一室惟清风”则象征了深奥的道理和内心的清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暖柳梢绿,已暖花梢红”:通过对比柳树和花朵的变化,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 “胸次有天和,本与春意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和谐与春天的气息相通。
  3. “士戒溺于欲,物忌居其雄”:提出了对人生的警示,强调节制和谦逊。
  4. “西山有理窟,一室惟清风”:象征了深奥的道理和内心的清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柳树和花朵的变化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西山有理窟”象征深奥的道理,“一室惟清风”象征内心的清净。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和谐与人生哲理,强调节制和谦逊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梢绿: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
  • 花梢红:春天的象征,代表美丽。
  • 胸次有天和:内心的和谐。
  • 西山有理窟:深奥的道理。
  • 一室惟清风:内心的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胸次有天和”中的“天和”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天上的和谐 C. 人间的和谐 D. 社会的和谐

  2. 诗中“士戒溺于欲”中的“溺”是什么意思? A. 溺水 B. 沉溺 C. 溺爱 D. 溺死

  3. 诗中“西山有理窟”中的“理窟”是什么意思? A. 理发店 B. 理学 C. 深奥的道理 D. 理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探讨人生哲理,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本诗对比,都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本诗对比,都探讨了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

相关查询

声声慢(寿吴宪·四月十三) 声声慢 长乐钟声 声声慢 感怀 声声慢 补衲庵闻蟋蟀 声声慢 冒雪至充和家中作画,和中仙催雪均,并邀同作。 声声慢(残梦和儿韵) 声声慢(禁酿) 声声慢(和韩竹闲韵,赠歌者关关,在两水居) 声声慢 题清微道人空山听雨图 声声慢 赋秋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仓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山路 辗转相传 饮鸩解渴 十字旁的字 趁时 混耗 爪字旁的字 惟利是求 又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非结尾的成语 闹腮胡 包含媟的词语有哪些 入乡问俗 酷楚 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饥而忘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