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秋夜》

时间: 2025-08-01 19:44:34

诗句

更漏永,起坐自伤神。

嘹呖雁鸿悲远迹,凄凉砧杵响寒村。

入耳总销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9:44:34

原文展示

望江南 秋夜
作者: 薛斑 〔清代〕

更漏永,起坐自伤神。
嘹呖雁鸿悲远迹,
凄凉砧杵响寒村。
入耳总销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诗人因夜深而感到孤独和伤感。更漏的声音悠长,自己坐起身来思绪纷飞。远处传来雁阵的哀鸣,让人感到悲伤,村中传来砧杵的声音,显得格外凄凉。这些声音在耳边萦绕,令人心神俱伤,难以忘怀。


注释

  • 更漏:古代计时器具,漏水的器具。此处指夜深时的漏水声。
  • 嘹呖:形容声音清脆,指的是大雁的叫声。
  • 鸿:指大雁。
  • 砧杵:砧是做饭用的砧板,杵是用来捣蒜等的工具,二者的声音在此处象征着乡村的生活场景。
  • 销魂:形容心神被深深吸引或迷住,无法自持。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夜的情景和孤独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常出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斑,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其诗风清新,常善用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望江南 秋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自我情感的孤寂,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忧伤,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开篇“更漏永,起坐自伤神”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漫长而孤独的夜晚,诗人因夜深而自感伤情,心中思绪万千。接下来的“嘹呖雁鸿悲远迹”则将孤独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远方大雁的哀鸣似乎在呼应诗人内心的伤感,暗示着离别与孤独。最后一句“入耳总销魂”则将这种孤独与哀伤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那种无形的、无法逃避的情感压迫。在修辞上,诗中的对仗工整、意象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凄凉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更漏永,起坐自伤神

    • 描述夜深人静,漏水声悠长,诗人因孤独而思绪纷飞。
  2. 嘹呖雁鸿悲远迹

    • 远处大雁的哀鸣传来,象征着离别与忧伤。
  3. 凄凉砧杵响寒村

    • 寒冷的村庄中,砧杵的声音显得格外凄凉,传递出乡村的孤寂感。
  4. 入耳总销魂

    • 这些声音在耳边回响,让人心神俱伤,难以自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声音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悲伤的情感贯穿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更漏: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雁鸿:代表思乡和离别的情感。
  • 砧杵:乡村生活的象征,传达出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漏”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乡村生活
    • C. 离别的伤感
  2. 诗中“嘹呖雁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与悲伤
    • C. 平静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悲伤
    • C. 激昂

答案

  1. A. 时间的流逝
  2. B. 怀念与悲伤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望江南 秋夜》都有浓厚的思乡情感,但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后者则着重于孤独的心境与夜晚的氛围。

参考资料

  • 《清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元曲选》

相关查询

防江行 其二 送杜季习四首 吕尚书挽诗二首 刘道祖江程万丘顺甫讲易孟子拾其意为二十韵 花椒 李佐国携致中赠别诗来戏成二首 杂题四首 馆中简张约斋 建康六感·梁 途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情异致 頁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两戒 黛岑 一色 嘴筒 建之底的字 以强欺弱 犯关排闼 寸字旁的字 包含拟的词语有哪些 遁俗无闷 士死知己 矢字旁的字 浸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