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5:48
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
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
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
看着主人没有俗气的调子,微风中喜爱夹衣的凉爽。
争相邀请三五的圆月,知道它比平常的光辉特别明亮。
美妙的乐曲大家都可以欣赏,虽然秋花已经种下,却没有香气。
曾经不是恶少,休要防备,众人和少数人,现在都不容易应对。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丰收。诗中提及的“圆魄”与“秋花”象征着中秋的月亮与秋天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兼具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中秋之际,反映了诗人在月圆之夜与友人共聚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团圆情景,传达出一种温馨而深邃的情感。开篇以“看取主人无俗调”引入,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欣赏与对美的追求,暗示着聚会的氛围既典雅又不失轻松。接下来的“竞邀三五最圆魄”,直接点明了中秋的主题,圆月象征着团圆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珍视。
“艳曲旋教皆可听”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乐曲的旋律与月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然而,诗中提到的“秋花虽种未能香”则引入了些许遗憾,虽然秋天的花已种下,但却没有香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未能完全实现的感慨。
最后一句“众寡而今不易当”则深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关系的思考,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诗人对此持有一种淡然的态度。整首诗在清新明快的情调中,渗透着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团圆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无俗调”的主人指的是哪个节日?
“圆魄”在诗中象征什么?
“秋花虽种未能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