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赤壁赋中四句·耳得之而为声》

时间: 2025-04-30 02:51:33

诗句

司听坎体本来清,举世都将贮笛筝。

饱听翛翛北窗吹,人间能有几长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1:33

原文展示:

赤壁赋中四句·耳得之而为声
司听坎体本来清,举世都将贮笛筝。
饱听翛翛北窗吹,人间能有几长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声音的深刻感受。诗中提到,听觉的境界本来清晰,然而世间的人们只会贮藏乐器;尽管他们在北窗下尽情欣赏那些悠扬的声音,但在这个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像北斗星那样长久存在?

注释:

  • 司听:指掌管听觉的神灵,表达对音律的敏感。
  • 坎体:这里指声音的本质,意指清澈的音质。
  • 贮笛筝:贮存乐器,意指世人只知收藏乐器,却忽略了音乐的真谛。
  • 翛翛:形容声音的清雅动听。
  • 长庚:即金星,象征着永恒和常在。

典故解析:

“长庚”这一典故源自古代文学,常用来比喻光辉灿烂且长久的存在。在这首诗中,长庚象征着音乐的永恒与纯粹,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淡雅见长,常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北窗前,感悟到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的音乐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类追求音乐而忽略其本质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律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诗人敏锐的听觉感受和对音乐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司听坎体本来清”便揭示了诗人对声音本质的探讨,暗示音乐的纯净和真实。然而,随后的“举世都将贮笛筝”则批判了人们对音乐的片面追求,强调了对乐器的贮藏而非对声音本质的领悟。

在“饱听翛翛北窗吹”一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似乎在引导读者跟随他的耳朵去感受那清幽的声音。最后一句“人间能有几长庚”不仅是对音律的赞美,也在感叹这种美好在世间的稀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状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音律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司听坎体本来清:揭示音律的本质是清澈的,强调音乐的自然性。
    2. 举世都将贮笛筝:指出世人只知收藏乐器,忽视了音乐的真正内涵。
    3. 饱听翛翛北窗吹:描绘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的美好体验。
    4. 人间能有几长庚:感慨永恒之美在世间的稀缺,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庚比作音乐的永恒,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探索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对音乐的理解与追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纯净的音质和心灵状态。
  • 笛筝:代表人造的声音,暗示人类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 北窗:象征宁静的环境和思考的空间。
  • 长庚:象征永恒与不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司听”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口味
    • B. 听觉的神灵
    • C. 音乐的乐器
    • D. 自然的声音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音乐的思考?

    • A. 只提到贮藏乐器
    • B. 描绘北窗下的声音
    • C. 只关注长庚的光辉
    • D. 以上皆非

答案:1-B;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与苏轼在描写自然和音乐的方式,苏轼更多表达豪放与壮阔,而陈普则更注重细腻与内省。两者虽然题材相似,但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时遍游诸家园 病少愈偶作 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 夏日湖上 军中杂歌八首 其七 感旧 秋日遣怀 初冬扫东山之麓置数石于乔松巨竹间以眺西山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三首以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脆枣 睹物思人 听诊 热心苦口 丶字旁的字 不刊之典 堆积如山 刻文 毁折 口字旁的字 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跷足抗手 卝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慎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