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上·袁绍》

时间: 2025-05-04 08:06:24

诗句

许中四面尽仇雠,曹弱袁强正是愁。

一日四州都奉予,安闲犹遣定徐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06:24

原文展示:

许中四面尽仇雠,曹弱袁强正是愁。一日四州都奉予,安闲犹遣定徐州。

白话文翻译:

在许昌的四周尽是仇敌,曹操虽然弱小,但袁绍却强大,因此我感到忧愁。一天之内四个州都归附于我,但我仍然心安理得地让徐州的事务安定下来。

注释:

  • 许中:指的是许昌,东汉末年的一个重要城市。
  • 仇雠:仇敌,敌对势力。
  • 曹弱袁强:曹操虽弱小,但袁绍却强大,反映当时的政治形势。
  • 四州:指的是当时的几个州,可能是指河北地区的州。
  • 徐州:当时重要的一个州,袁绍的一个根据地。

典故解析:

  •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与曹操、孙权等人争夺天下。
  •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袁绍为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他的诗风简练而有深意,常常通过历史人物或事件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上多次群雄割席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袁绍的描写,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安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袁绍的处境,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沉重感和无奈感。开头两句“许中四面尽仇雠,曹弱袁强正是愁”直接揭示了袁绍在许昌面临的危机,四面楚歌让他感到无奈和忧愁。接下来的“日四州都奉予”则展现了袁绍在短时间内的辉煌成就,但“安闲犹遣定徐州”却又显出他内心的不安,尽管地位显赫,但内心的忧虑依然存在。全诗在对比中呈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权势的荣耀,又有深重的忧虑,体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命运的无常。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许中四面尽仇雠”:描绘了袁绍所处的险境,四面环敌,暗示了他面临的巨大压力。
  • 第二句“曹弱袁强正是愁”:尽管袁绍实力强大,但面临曹操的威胁,反映出即使强者也有不安。
  • 第三句“一日四州都奉予”:展现了袁绍快速扩张的成就,四个州的归降显示出他的影响力。
  • 第四句“安闲犹遣定徐州”:对比前面的成就,显示出袁绍在外界压力下内心的不安,尽管地位显赫,却依然心存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描写袁绍的强大与内心的忧愁,反映出历史人物命运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袁绍的剖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揭示了权力与忧虑之间的矛盾,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四面尽仇雠”:象征着困境与压力。
  • “曹弱袁强”:对比反映了权力的不稳定性。
  • “四州”:代表了地理上的扩张与势力的增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曹弱袁强”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袁绍
    D. 孙权

  2. 诗中提到的“徐州”是指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州
    C. 一个国家
    D. 一个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陈普《咏史上·袁绍》均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奈和忧愁,前者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后者则是在权力中感受的焦虑与不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登滕王阁 生查子·旅夜 湖田 春寒 斗室 咏军山 祝衄歌 过深河驿有感 晓渡瓦哈木河 游开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杜门塞窦 兴致淋漓 悠悠伏枕 赙布 咂嘴舔唇 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裯的词语有哪些 力微任重 贞神 疋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赆南琛 立字旁的字 蹊跷 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龙逸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