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孟子·一暴十寒》

时间: 2025-05-04 12:15:41

诗句

一粒微阳稍兆和,严凝莫奈雪霜多。

天人胜负为消长,造物其如所息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5:41

原文展示

一粒微阳稍兆和,
严凝莫奈雪霜多。
天人胜负为消长,
造物其如所息何。

白话文翻译

一丝微弱的阳光稍微预示着温暖,
在严寒的气候下,无法承受的雪霜仍然显得很多。
人间的胜败如同天道的消长,
造物者的安排又能如何呢?

注释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兆和:预示温暖。
  • 严凝:严寒凝重的天气。
  • 莫奈:不可承受,无法忍耐。
  • 雪霜:象征寒冷的天气。
  • 天人:指天道与人事。
  • 胜负:胜利与失败。
  • 消长:起伏、增减的状态。
  • 造物:造物主,指宇宙的创造者。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天人胜负”,可以看作是对古代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思考。天人之际,古人认为自然界的法则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胜负常常并非由人力所能掌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用简练的言辞表达复杂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对人生起伏、命运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造物者安排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寒冷与阳光的微弱对比,展现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开篇“一粒微阳稍兆和”,展现了生机的希望,但随即便以“严凝莫奈雪霜多”展现出严酷的现实,反映出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诗中“天人胜负为消长”的提法,揭示了人类在天地自然法则面前的局限,最终以“造物其如所息何”收尾,表达了诗人对造物主的感叹与思索。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粒微阳稍兆和:微弱的阳光出现,似乎预示着温暖的来临。
  2. 严凝莫奈雪霜多:在严寒的氛围下,雪霜依然显得很多,寒冷依旧。
  3. 天人胜负为消长:人间的胜败如同自然界的变化,起伏不定。
  4. 造物其如所息何:造物者对一切的安排与变化,似乎是无所左右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微阳”比喻希望,反衬出寒冷的压迫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化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无奈和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阳:象征希望与生机。
  • 雪霜:象征寒冷与困境。
  • 胜负: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 造物:象征自然法则与命运的安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一粒微阳”象征什么?
    A. 冷酷
    B. 希望
    C. 黑暗
    D. 绝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造物其如___何”,表示对命运的思考。

  3. 判断题:诗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更加豪放,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陈普的诗则更加沉思,反映出对命运和自然法则的无奈。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敖湖南书记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一作皇甫冉诗) 送李遂之越 送彭偃房由赴朝因寄钱大郎中李十七舍人 别房士清 送韦逸人归钟山(一作皇甫冉诗) 送别 送张南史(一作寄李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国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喜新厌故 食肉寝皮 钟鼓馔玉 雷轰荐福碑 岩眼 疆结尾的成语 以利累形 氏字旁的字 津干 爻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放言高论 古兰经 求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