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6:07
理菖蒲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朝删石上青之黄,
暮摘镜裹黑之苍。
胸中多少冗荆棘,
不翦不芸空过日。
君不见颜子一克已,
曾参三省身,
每日低头矻矻自点检,
何曾浪把外物劳精神。
嗟乎我犹未免为乡人。
早晨我在石上采摘青色的菖蒲,
傍晚又在镜子里寻找黑色的影子。
我心中有多少无用的荆棘,
不剪不除,白白地度过日子。
你难道没见过颜子每日克己,
曾参三省自省,
每天低头默默地反思自己,
哪曾因为外物而劳神费力呢?
唉,我仍然无法摆脱乡人的束缚。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工于诗词,尤其擅长抒情和哲理性诗作。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对自我修养的思考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责任感与价值观。
《理菖蒲》以清新而深邃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修炼的追求。开篇以“朝删石上青之黄,暮摘镜裹黑之苍”引入,展现出日常生活中对美与自省的双重追求。接下来的“胸中多少冗荆棘,不翦不芸空过日”则转向内心,表达了对自身烦恼的无奈与感慨,暗示着人在世俗生活的压力下,难以逃脱内心的困扰。
在接下来的比喻中,诗人提及了颜子与曾参,强调自我克检与反省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对自我修养的渴望与对外物的超然态度。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最后一句“嗟乎我犹未免为乡人”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省,尽管有着高尚的理想,仍然难以摆脱周遭环境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认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外物劳心的反思。强调内省与自我克制的重要性,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颜子是谁?
“胸中多少冗荆棘”中的“荆棘”象征什么?
诗人对外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