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56
万杉寺散珠亭酌观音泉
作者:洪咨夔 〔宋代〕
苍杉拱立万夫长,破衲素封千户侯。
昨夜金仙失璎珞,寒光满地不曾收。
这首诗描绘了万杉寺的自然景象,苍翠的杉树高耸入云,仿佛可以承载万人的力量。诗人感慨于这片清幽之地的宁静与高贵,仿佛在这个地方,破旧的袈裟和淡泊的封号都显得无足轻重。夜晚,金仙失落了璎珞,寒冷的光辉洒满大地,却无人去收拾。
“金仙失璎珞”或许可以联系到道教文化中关于神仙的传说,金仙常被认为是高人,璎珞则象征着华贵与神秘。诗中通过此意象表达了对世俗华丽的淡泊,突显了追寻内在宁静的精神。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子真,号清逸,南宋诗人,擅长诗歌、词及散文。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寄情山水而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们在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借助自然山水表达心境,万杉寺的景象成为了诗人心灵寄托的象征。
洪咨夔的《万杉寺散珠亭酌观音泉》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通过苍杉和金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超然态度。开篇的“苍杉拱立万夫长”不仅描绘了万杉寺的壮丽景色,更隐喻着一种坚韧的品格,似乎在说: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面对自然的伟岸,我们都应保持一份从容与坚定。而“破衲素封”则是将人世的繁华与简朴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昨夜金仙失璎珞,寒光满地不曾收”,通过神秘的金仙形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金仙的失落象征着对华丽生活的背弃,而“寒光满地”则暗示了孤独与凄凉,似乎在提醒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远离纷扰的世俗。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蕴,展示了洪咨夔对生活的哲思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反思,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诗词测试:
诗中的“苍杉”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坚韧与伟岸
C. 华丽
“昨夜金仙失璎珞”中的金仙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道教的高人
C. 诗人自己
诗人对世俗浮华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淡薄
C. 不在乎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