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

时间: 2025-05-04 10:18:26

诗句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秋声只在竹林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26

原文展示:

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
秋声偷入翠琅玕,
叶叶竿竿玉韵寒。
声在树间元未是,
秋声只在竹林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声音悄然传入了翠绿的竹林,竹叶与竹竿在寒冷的秋风中发出清冷的声音。其实这种声音并不在树木之间,而是只存在于竹林中。

注释:

  • 翠琅玕:翠绿色的竹子,琅玕指的是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纤细清秀。
  • 叶叶竿竿:逐片竹叶与竹竿,强调竹子的细腻与清冷。
  • 元未是:原本并不是,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细腻的感受。
  • 竹林:象征着清静、幽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自然真切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天官厅的后面竹林中宿夜,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此情此景下的思考与感受,体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竹林中独特的声音与氛围。诗的开头便引入秋声,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竹林的翠绿与秋天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巧妙地用“偷入”一词,传达出秋声的悄然无息,仿佛是秋天的一种秘密。接下来的“叶叶竿竿”则是对竹林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

在“声在树间元未是”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声音本质的思考,似乎在说这秋声并不在树木之间,而是竹林的独特之音,突显出竹林的独特性和孤独。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似乎在反映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声偷入翠琅玕:秋天的声音悄悄地进入了翠绿的竹林,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叶叶竿竿玉韵寒:形象地描绘出竹叶与竹竿在秋风中发出的清冷声音。
  3. 声在树间元未是:说明秋声并不在其他树木之间,强调竹林的独特。
  4. 秋声只在竹林间:总结整首诗,强调秋声的存在仅限于竹林,增添了孤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声形象化,仿佛它具有自主意识,悄然进入竹林。
  • 对仗:如“叶叶竿竿”,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宁静与清雅,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 秋声: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变化,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声音主要来自哪个地方?
    A. 树间
    B. 竹林
    C. 水边
    D. 山顶

  2. 诗中“叶叶竿竿”是为了表现什么?
    A. 竹子的粗壮
    B. 竹子的细腻
    C. 竹子的数量
    D. 竹子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过往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与《省宿题天官厅後竹林》相似。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与杨万里的竹林诗作都表现了竹的清幽与自然,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杨万里则更多关注声音与环境的交融。两者在意象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网》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枝词 其七 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 其二 竹枝词 其三 竹枝词 竹枝词十首 其七 竹枝词四首 其四 竹枝词十首 竹枝词四首 其一 竹枝词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狂吠狴犴 不识大体 阜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迥隔 同生共死 并无二致 输巧 身远心近 笔结尾的成语 鸟字旁的字 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互校 包含绪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苦口 逢山开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