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32:18

诗句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

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18

原文展示: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其二
作者: 黄宗羲 〔清代〕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
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白话文翻译:

剡湖哪里缺少茅蓬,怎么能让您在这里安居呢?
百卷经书是真正的绝学,千年的国史与江东相连。
古松与流水在夜间流转,红药与青檀在晨光中相映。
那些方士与儒者凭借位置而自得其乐,谁知道世外还有什么行踪呢?

注释:

  • 剡湖:剡湖是浙江省的一个湖泊,因其风景优美而著名。
  • 茅蓬:用茅草搭建的小屋,表示简陋的住所。
  • 纬书:指的是《周易》等经书,属于古代经典,强调其学术价值。
  • 江东:古代指代长江以东的地区,代表了文化的发源地。
  • 古松:形容古老的松树,常用于表达岁月的沧桑。
  • 红药青棂:指的是药草和青色的栅栏,表示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 方伎:指道士或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修行者。
  • 儒林:指的是儒家士人群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宗羲,晚号柳泉,浙江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具有深厚的儒学底蕴。黄宗羲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黄宗羲在剡湖游览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学术的推崇,同时流露出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剡湖的自然风光以及与学术有关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以“剡湖岂是乏茅蓬”发问,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觉,暗示着这里是一个理想的栖息之所。接下来提及“百卷纬书真绝学”,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强调知识的珍贵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对古松流水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红药青棂的意象则传达出晨曦中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最后两句“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则是对世俗权势的质疑,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追求。

整首诗音韵和谐,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折射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剡湖岂是乏茅蓬”:剡湖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会缺少简单的茅草屋?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2. “那得君来住此中”:希望有志之士能在此栖息,突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百卷纬书真绝学”:强调学术的丰富与深厚,表现出对知识的推崇。
  4. “千秋国史附江东”:古老的历史与文化与江东的连接,表现出对历史的认同感。
  5. “古松流水宵移算”:古松和流水在夜晚流转,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6. “红药青棂晓负笼”:晨光中的植物生机勃勃,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7. “方伎儒林凭位置”:对方士和儒者的生活状态的观察,反映出世俗的追求。
  8. “谁知世外有行踪”:质疑世俗生活的意义,表现出内心的超脱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学术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比喻。
  • 拟人:古松与流水的描写赋予其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学术的崇敬,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了黄宗羲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刻见解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剡湖: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茅蓬:代表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 纬书:象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追求。
  • 古松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 红药青棂: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剡湖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湖泊? A. 浙江
    B. 江苏
    C. 安徽
    D. 湖南

  2. 诗中提到的“百卷纬书”主要指代什么? A. 历史书籍
    B. 经书
    C. 诗词
    D. 小说

  3. “谁知世外有行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世俗追求的肯定
    B. 对世俗生活的质疑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游山西村》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黄宗羲的作品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黄宗羲则更加偏向于理想与学术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黄宗羲诗文集》
  • 《清代文人的思想与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二十二 己酉宿樟原驿得雨 和江陵阙干风雨问讯虚舟韵二首 禹柏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登湘南楼和方孚若韵 桂林即事 赠相士钱嫰溪 癸卯制参黎用之为八仙领客和韵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满江红(乙卯咏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邃穆 肀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首施两端 七言体 求民病利 忧盛危明 尢字旁的字 倒板 采字头的字 书香世家 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危重 一本万殊 静渊 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