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3:11
民因吏扰愈荒疲,不得田园破一犁。此邑端须知令尹,春来处处麦连畦。
百姓因官吏的骚扰而愈发贫困疲惫,连一犁地都无法耕种。这座城市的长官必须知道,春天来了,田野里处处都是麦子相连的禾畦。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景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战乱与动荡中,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而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当时百姓因官吏剥削而生活困苦的状况,表达了对地方官员治理无方的不满与期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开篇即揭示了民众在官吏压迫下的艰难处境,生动刻画出了一幅因官员的无能和贪婪而导致的贫困画面。第一句“民因吏扰愈荒疲”,直指社会矛盾,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刻关注。
接下来的“不得田园破一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经济萧条的严重性,百姓连最基本的耕作条件都无法满足。最后两句呼唤地方官员的责任感,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期待,尤其是对丰收的渴望,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忧虑与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敏感与思考,展现了古诗词在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方面的重要作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民众苦难的关注与对地方官员的呼唤,表达了希望通过良治来改善民生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吏扰”指的是什么?
A. 官吏的帮助
B. 官吏的骚扰
C. 官吏的无能
“不得田园破一犁”意指什么?
A. 农民的丰收
B. 农民无法耕种
C. 农民的富裕
诗的最后一句“春来处处麦连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恐惧
B. 对丰收的期待
C. 对官员的批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现了对民生的关切与对国运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对百姓生活的同情。虽然风格不同,但两者都展现了诗歌在社会批判方面的力量。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郑刚中的诗作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