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月间读杜牧之荷叶诗一时回首背西风之句尝》

时间: 2025-05-07 09:44:24

诗句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

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4:24

原文展示: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冬里经历了冰霜和枯萎,直到昨夜阳光温和才开始运转。多少柳条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瞬间睁开眼睛朝东风而望。

注释:

  • 冰霜: 指寒冷天气中的霜冻现象。
  • 枯冻: 形容植物因寒冷而枯萎、冻结的状态。
  • 阳和: 指阳光的温暖和和煦。
  • 柳条: 柳树的枝条,象征春天的生机。
  • 东风: 春天的象征,春风从东方吹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东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此处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期,号岱隐,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四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写成,诗人感怀春天的来临,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霜枯冻”开篇,描绘了严冬的寒冷和植物的萧条,给人一种沉闷而凄凉的感觉。然而,随着“昨夜阳和”的出现,诗意瞬间转向,春天的温暖驱散了冬日的阴霾。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尤其是“多少柳条知此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灵性,柳条似乎在期待春风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春天带来的喜悦与重生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霜枯冻度穷冬”: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植物的枯萎,传达出冬季的艰难。
  2. “昨夜阳和始用工”:转折点,昨晚的阳光开始温暖大地,暗示春天已经来临。
  3. “多少柳条知此意”:柳条似乎能感知春天的到来,具有一种拟人化的表现。
  4. “一时开眼望东风”:瞬间的觉醒,柳条开始向东风倾斜,象征着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柳条知此意”将柳树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 赋予柳条以感知能力,使诗意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传达了希望与生机的主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霜: 象征寒冷与萧条,暗示生命的压抑。
  • 阳和: 代表温暖与生机,象征新生的希望。
  • 柳条: 生命的象征,春天的使者,表现出春天带来的活力。
  • 东风: 自然界的变化,春天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2. “多少柳条知此意”中的“意”指的是什么? A. 冬天 B. 春天的到来 C. 生命的意义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刚中的这首诗更侧重于自然界的细腻变化,而杜甫则是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两者在春天的主题上各有侧重,前者更具情感的深度,后者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落梅风/落梅 落梅风·山无数 梦扬州 梦扬州 燕亡久矣,秋夜入梦,依依平生,次淮海韵记之 梦扬州 送娄啸亭还江南 梦扬州 梦扬州 言愁与慎斋中翰 梦扬州 迫于生事,重为海上之游,示尹默、鹓雏、元龙诸子 梦扬州 寄酬广陵宗梅岑 梦扬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秣的词语有哪些 钻隙逾墙 母字旁的字 舫人 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剽缀 韭字旁的字 诲问 随地随时 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标新竖异 男女老幼 刮打扁儿 貝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垂的词语有哪些 仙露明珠 断垣残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