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绝命诗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1:40:14

诗句

弱质原归玉女峰,家亡国破恨重重。

椿萱已遂抒忠愿,昆弟先教殉难从。

热血千年啼杜宇,寒泉三尺照芙蓉。

堪怜宫院齐收北,忍听天朝长乐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0:14

原文展示:

弱质原归玉女峰,
家亡国破恨重重。
椿萱已遂抒忠愿,
昆弟先教殉难从。
热血千年啼杜宇,
寒泉三尺照芙蓉。
堪怜宫院齐收北,
忍听天朝长乐钟。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柔弱的女子,原应归隐于玉女峰,
如今家破国亡,心中恨意重重。
父母的恩情已经实现了我的忠诚愿望,
兄弟们早已教导我殉道的道理。
我的热血如杜鹃啼鸣,传唱千年,
寒泉三尺深处,映照着美丽的芙蓉。
令人怜惜的是,宫中的院落全都被敌人占领,
我怎能忍心听见天朝的长乐钟声?

注释:

  • 玉女峰:传说中的仙女居住之地,象征着归隐和安宁。
  • 椿萱:指父母,椿为父,萱为母,文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与怀念。
  • 殉难:指为了信仰或忠诚而牺牲,常用于表现忠烈之情。
  • 杜宇:杜鹃鸟,传说中以悲鸣而闻名,象征着哀伤与思念。
  • 寒泉三尺:形容泉水的深度,暗示死亡与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娘,宋代女诗人,生活在战争动荡的年代。她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家国破碎的痛苦和对英勇志士的钦佩,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家国遭难之际,表露了她对家破国亡的无尽哀痛,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思考。诗中深情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绝命诗 其二》是一首深情且悲痛的诗,体现了作者对家国沦丧的深刻感受。诗开头以“弱质原归玉女峰”引入,表明作者本应归隐于山水之间,享受平静的生活,然而因战乱而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接下来的“家亡国破恨重重”,直白而有力地揭示了家国破碎带来的痛苦与仇恨。这种情感是强烈的,作者用“重重”二字强调了痛苦的层次和深度。

在描述父母和兄弟的忠诚时,诗人显得愈加沉痛。“椿萱已遂抒忠愿”,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同时也传达了对忠诚理想的追求和对亲情的怀念。紧接着的“昆弟先教殉难从”则显露出一种悲壮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对牺牲精神的崇尚。

后两联通过“热血千年啼杜宇”和“寒泉三尺照芙蓉”构建了强烈的对比,热血象征着豪情与壮志,而寒泉则暗示死亡与静谧。这里的意象交错,强化了诗的情感层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悲哀。

最后两句“堪怜宫院齐收北,忍听天朝长乐钟”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哀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奈追忆。整首诗深刻而动人,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质原归玉女峰:柔弱的女子本应归隐于仙境,传达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家亡国破恨重重:直接表达了对家国破碎的痛苦感受。
  • 椿萱已遂抒忠愿:对父母恩情的感激,表明自己的忠诚理想已实现。
  • 昆弟先教殉难从:兄弟教导的牺牲精神,反映出对忠义的追求。
  • 热血千年啼杜宇:热血的象征,杜鹃悲鸣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悲伤。
  • 寒泉三尺照芙蓉:寒泉照映出芙蓉,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堪怜宫院齐收北:对被敌人占领的宫院的惋惜。
  • 忍听天朝长乐钟: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无法忍受国家的沦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热血千年”与“寒泉三尺”,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如“杜宇”与“长乐钟”,用鸟鸣和钟声象征悲伤与无奈。
  • 夸张:如“恨重重”,强调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家国沦亡的悲痛与对忠诚精神的高度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女峰:象征理想生活与安宁。
  • 椿萱:象征父母恩情。
  • 杜宇:象征悲伤与思念。
  • 寒泉:象征死亡与永恒的思考。
  • 芙蓉:美丽而脆弱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弱质”指的是: A. 柔弱的身体
    B. 高贵的血统
    C. 健康的状态
    D. 聪明的智慧

  2. “椿萱”在诗中象征的是: A. 兄弟情谊
    B. 父母恩情
    C. 国家荣誉
    D. 忠诚信仰

  3. 诗中提到的“寒泉三尺”暗示了: A. 美好的未来
    B. 死亡与静谧
    C. 战争的胜利
    D. 家庭的团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个人情感与家国关系的作品。

诗词对比:

徐元娘的《绝命诗》与陆游的《示儿》均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但徐元娘的诗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陆游则是豪放的忠烈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体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兰 挽彭靖先生 减兰 孔凡翁属题回舟集 减兰 挽汝伦丈 减兰 遣怀 减兰 题畹华小影 减兰十梅(残) 减兰十梅(早) 减兰十梅(晚) 减兰十梅(晓) 减兰十梅(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菛冬 弃甲倒戈 瞽儿词 变色 骨字旁的字 捐身徇义 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打甚紧 齿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啧啧赞美 无忧无虑 出神入化 瑞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