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5-01 00:23:47

诗句

结垂杨,临广陌,分袂唱阳关。

稳上征鞍。

目极万重山。

归鸿欲到伊行,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

渐春残。

是他红褪香收,绡泪点斑斑。

枕上盟言。

都做梦中看。

销魂啼鴂声中,杨花飞处,斜阳下、愁倚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47

原文展示:

结垂杨,临广陌,分袂唱阳关。
稳上征鞍。目极万重山。
归鸿欲到伊行,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
渐春残。是他红褪香收,绡泪点斑斑。
枕上盟言。都做梦中看。
销魂啼鴂声中,杨花飞处,斜阳下愁倚阑干。

白话文翻译:

在垂杨树下,走在宽阔的道路上,分手时唱着《阳关三叠》。
骑上马,向前奔去,眼望千山万重。
归来的鸿雁想要飞到她那里,请你一定要记得,写一封信报个平安。
春天渐渐过去,她的红色已褪去,香气收敛,泪水点点斑斑。
枕边的誓言,都是在梦中相见。
在那销魂的啼鸟声中,杨花飞舞的地方,斜阳下我愁苦地倚在栏杆上。

注释:

  • 结垂杨:指垂柳,古时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阳关:古代著名的送别曲名,意指离别。
  • 征鞍:骑马出征,出行的马鞍。
  • 归鸿:归来的大雁,象征思念和归属。
  • 丁宁须记:恳求对方记住。
  • 绡泪:指轻薄的绡帕沾上泪水。
  • 盟言:誓言,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茂一,字子华,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描写爱情与离别,作品情感细腻,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展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诗中通过“结垂杨”与“分袂唱阳关”引入离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川,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与不舍。归鸿的意象不仅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思念,也暗含了对安慰的渴求。在春天渐渐消逝之际,红色的褪去与香气的收敛象征着爱情的失落与无奈,而泪水点点则更显心中苦楚。最后,诗人以“销魂啼鴂声中,杨花飞处,斜阳下愁倚阑干”结束,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爱情的无尽思念,情感深邃,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结垂杨,临广陌:描写离别的场景,垂杨树下的广阔道路,暗含离愁。
    • 分袂唱阳关:唱着送别曲,增强离别的氛围。
    • 稳上征鞍:出征的坚定,象征着奋发向前的决心。
    • 目极万重山:远望千山,体现对未来的渴望。
    • 归鸿欲到伊行:归来的鸿雁象征思念。
    • 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恳求对方记得自己,写信表达思念。
    • 渐春残:春天渐去,隐喻爱情的无常。
    • 枕上盟言:梦中重温誓言。
    • 销魂啼鴂声中:在悲鸟的啼叫声中,表现情感的深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消逝比作爱情的凋零。
    • 拟人:将鸿雁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思念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音韵和谐,增强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 垂杨:离别、思念的象征。
  • 归鸿:思念与归属。
  • 阳关:离别与怀念的曲调。
  • 斜阳:忧愁与伤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首送别曲
    • C. 一种饮品
  2. “结垂杨”所象征的意境是?

    • A. 欢聚
    • B. 离别
    • C. 庆祝
  3. 诗中“归鸿”暗示了什么?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再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词对比:

  • 苏茂一与李清照在离别主题上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赠杨仲开画图引 舟中杂纪 其一 息斋双竹图 偶成 其七 红梅 十四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徐竹隐 红梅 其五 水仙图 不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忙意乱 玄字旁的字 渟渟 为恶不悛 四点底的字 地隐 大字旁的字 手録 兰桂腾芳 壶里乾坤 包含懑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双人旁的字 拉不开栓 中冓之言 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恼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