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7:17
原文展示:
去年过辞公,忽忽值春暮。及今复兹时,而公在何处。荆溪坡之居,濑上郊所赋。公能蹑高踪,我岂遗野趣。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辞别了您,那时正值春末。如今又到了这个时候,您在哪里呢?您住在荆溪的山坡上,曾在郊外的河边作诗。您能追随高远的足迹,我怎能遗失野外的乐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趣,与当时的诗坛主流有所不同。这首诗是他在赣县道中怀念友人晦庵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之趣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赣县道中旅行时,怀念友人晦庵而作。诗中通过对过去与友人相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现状的关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友人相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现状的关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趣的向往。诗中“忽忽值春暮”和“及今复兹时”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荆溪坡之居”和“濑上郊所赋”则描绘了友人居住和创作的环境,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最后两句“公能蹑高踪,我岂遗野趣”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和对自然之趣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高尚追求和自然乐趣的双重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去年过辞公,忽忽值春暮。
及今复兹时,而公在何处。
荆溪坡之居,濑上郊所赋。
公能蹑高踪,我岂遗野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趣的向往。通过对过去与友人相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现状的关切,诗人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乐趣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忽忽值春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春天的喜爱 C. 对时间的感慨 D. 对自然的向往
“荆溪坡之居”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的住所 B. 友人的住所 C. 诗人的创作地点 D. 友人的创作地点
“公能蹑高踪,我岂遗野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敬佩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时间的感慨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