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儿辈食雪和兗子韵》

时间: 2025-05-01 00:31:29

诗句

天然高洁淡为真,似蜜增甜亦可人。

不分青花惊俗眼,更招琼液到吾唇。

取来酒后团栾夜,讨尽人间瘴疬春。

遥想嚼毡清到骨,古来持节要忠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29

原文展示:

同儿辈食雪和兗子韵 曹彦约 〔宋代〕

天然高洁淡为真,似蜜增甜亦可人。 不分青花惊俗眼,更招琼液到吾唇。 取来酒后团栾夜,讨尽人间瘴疬春。 遥想嚼毡清到骨,古来持节要忠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天然高洁的雪,它淡雅真实,甜美如蜜,令人喜爱。雪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青花色能惊动世俗的眼光,而在于它能吸引琼浆玉液般的纯净到我的唇边。在酒后团聚的夜晚,它带走了人间的病痛和春天的瘴气。遥想那些在寒冷中坚守节操的忠臣,他们的清廉和坚韧如同嚼着毡子一样深入骨髓。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然高洁:自然形成的纯净。
  • 淡为真:淡雅是真实的本质。
  • 似蜜增甜:像蜜一样增加甜味。
  • 不分青花:不以青花色为美。
  • 琼液:比喻纯净的雪。
  • 团栾夜:团聚的夜晚。
  • 瘴疬春:春天的疾病和瘴气。
  • 嚼毡清到骨:形容坚守节操的清廉深入骨髓。
  • 持节要忠臣:坚守节操的忠臣。

典故解析:

  • 嚼毡:源自古代忠臣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节操的典故,如苏武牧羊时嚼毡以示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忠臣节操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雪夜,作者与儿辈共饮时,感叹雪的纯净和忠臣的节操,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其天然高洁的特质,以及它所带来的甜美和纯净。诗中“不分青花惊俗眼,更招琼液到吾唇”一句,巧妙地将雪的美与世俗的审美区分开来,强调了雪的自然之美。后两句通过对雪的赞美,隐喻了对忠臣节操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清廉和忠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雪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双重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然高洁淡为真”:雪的自然纯净是其真实的美。
  2. “似蜜增甜亦可人”:雪的甜美令人喜爱。
  3. “不分青花惊俗眼”:雪的美不在于它的颜色。
  4. “更招琼液到吾唇”:雪的纯净吸引人。
  5. “取来酒后团栾夜”:在团聚的夜晚,雪带来了欢乐。
  6. “讨尽人间瘴疬春”:雪带走了人间的病痛。
  7. “遥想嚼毡清到骨”:想象忠臣的清廉深入骨髓。
  8. “古来持节要忠臣”:忠臣坚守节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琼液,形容其纯净。
  • 拟人:雪“招”琼液到唇边,赋予雪以人的动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天然高洁”与“似蜜增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向往,以及对忠臣节操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净和高洁。
  • 琼液:比喻纯净的雪。
  • 嚼毡:象征忠臣的清廉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分青花惊俗眼”一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A. 雪的颜色不重要 B. 雪的美丽不在于颜色 C. 雪的颜色很特别 答案:B

  2. 诗中“遥想嚼毡清到骨”一句,作者是在赞美什么? A. 雪的纯净 B. 忠臣的节操 C. 雪的甜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忠臣节操的赞美。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臣节操的赞美,但曹彦约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彦约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 鹊桥仙 秦淮有访 鹊桥仙 鹊桥仙·丙午七夕 鹊桥仙 早秋 鹊桥仙 醉罢 鹊桥仙 自述 鹊桥仙 七夕 鹊桥仙 得悔堂弟札,知偕远春弟于七夕前一日赴金陵乡试,填此寄怀 鹊桥仙 观接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庸违 水调歌头 酬功给效 静影沉璧 弃逝 包含税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矢字旁的字 磎壑 方字旁的字 壅滞 子字旁的字 渊渟泽汇 冻人 包含岗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河的词语有哪些 歺字旁的字 草偃风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