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2:25
客滞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粹容成槁木,浮迹类流萍。
天地春明净,江山晚晦冥。
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
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异乡而感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用槁木和流萍比喻自己无根的状态,仿佛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漂浮。春季的天地明媚而清净,但江山的景色在傍晚却显得昏暗而迷蒙。诗中描绘了野外的花茫和青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然而,心中的淹滞让人不知所措,思归之情在短暂的梦中如亭子般易逝。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身处异乡或经历困境有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客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感受,开篇用“粹容成槁木”来表现自身的孤独与无助,暗示了对生命活力的渴望。接下来的“浮迹类流萍”则进一步渲染了漂泊的状态,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春天的“天地春明净”,与“江山晚晦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后者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的阴郁与迷茫,展现出一种对比的美感。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梦境的短暂更是让人感到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读来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粹容成槁木”中的“槁木”比喻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孤独与失落
C. 自然的美丽
D. 归乡的渴望
诗中描绘的“天地春明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宁静
B. 迷茫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故乡的思念
“思归梦短亭”中“梦短亭”象征什么?
A. 对生活的期盼
B. 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C. 自然的美好
D. 孤独的漂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客滞》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客滞》更强调了漂泊带来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通过对月的描绘展现了思乡的情感,情境和意象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