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5:33
客中拟游庐山
作者:董嗣杲 〔宋代〕
依违春梦破,悲壮晓鸡鸣。
旅舍邻淮士,家书附递兵。
东风吹浦树,落月下江城。
办取游山具,天池听水声。
春梦的依依与逝去在我心中破碎,清晨的鸡鸣声带来一阵悲壮的情绪。旅馆里与我相邻的是来自淮河的士人,我收到了一封附带兵役的家书。东风吹拂着江边的树木,月亮悄然落下,映照着江城。我准备好游山的器具,想要在天池边听水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历来以其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文人所歌颂。诗中提到的“天池”是庐山的一个自然景点,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游览的渴望。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对庐山的向往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思乡情。正值春天,梦境与现实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
《客中拟游庐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山水诗,诗人在旅途中,通过对春梦、晨鸣、江城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以“依违春梦破”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梦幻的状态,春梦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带来一丝悲伤的情绪。接下来的“悲壮晓鸡鸣”,更是通过清晨的鸡鸣声来增强这种悲壮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旅舍邻淮士”,则引入了旅途中的人与事,使得孤独的旅途不再只是个人的感受,还有来自他人的联系。“家书附递兵”则进一步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生活的担忧,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
“东风吹浦树,落月下江城”,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东风的温暖和落月的静谧使得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的“办取游山具,天池听水声”则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心情,天池的水声象征着宁静和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将旅途中的孤独、思乡与对自然的向往完美融合,是一首典型的山水抒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然与心灵归宿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天池”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黄山
B. 庐山
C. 泰山
D. 嵩山
诗中“依违春梦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与失落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名作,表现了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与对自然壮美的向往。与董嗣杲的《客中拟游庐山》相比,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董嗣杲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思乡之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