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45
骖鸾侣,娇小怯云期。
柳戏花游能几日,
顿抛尘幻学希夷。
清梦到瑶池。
霞袂稳,那顾缕金衣。
自与长生分姓谱,
恰逢长老铸丹时。
此意有谁知。
在骖鸾的伴侣中,我显得娇小而害羞,仿佛在期待着云端的约会。
柳树在风中摇曳,花儿在游玩,能有几日的乐趣呢?
我顿时抛弃了尘世的幻象,求索那渺远的希夷之境。
在清梦中,我来到了瑶池,
霞光飘动,衣袂轻盈,不再顾虑那缕缕金衣。
我与长生的命谱已经分开,
正好碰上长老在铸造丹药的时机。
然而,这样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张鎡(公元1088-1157),字子韶,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和道教思想。
《梦游仙》创作于宋代,那个时代的文人对道教文化和仙境的向往普遍存在,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梦游仙》是一首富有幻想色彩的诗作,张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开篇以“骖鸾侣”引入,设立了一个高贵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伴侣的渴望。接着,通过“柳戏花游”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快乐,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顿抛尘幻”,诗人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世俗的纷扰,追求那遥远的“希夷”境界。
“清梦到瑶池”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仙境,瑶池象征着道教文化中的长生不老与超凡脱俗,诗人在梦中得以体验这样的美好,而“霞袂稳,那顾缕金衣”则暗示他对于物质的轻视,愿意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最后两句“自与长生分姓谱,恰逢长老铸丹时”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契机,诗人在此时此刻与长生的命运分开,仿佛正是那一刻的机缘,让他体悟到生命的真谛。然而,“此意有谁知”的结尾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的长生思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骖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理想伴侣
C. 世俗烦恼
D. 自然美景
诗中的“清梦到瑶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人际关系的失望
D. 对金钱的追求
“此意有谁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自豪
B. 孤独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
比较张鎡的《梦游仙》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张鎡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精神的追求,而李白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迈的情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