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龙吟》

时间: 2025-08-10 05:50:01

诗句

余曰:人间虚幻,子能毕辞荣宠,清净寡欲,当享万寿。

惊觉,因赋此词,乙丑冬十二月也

这番真个休休,梦中深谢仙翁教。

浮生幻境,向来识破,那堪又老。

苦我身心,顺他眼耳,思量颠倒。

许多时打_,鲇鱼上竹,被人弄、知多少。

解放微官系缚,似笼槛、猿归林草。

云山有约,儿孙无债,为谁烦恼。

自古高贤,急流勇退,直须闻早。

把忧煎换取,长伸脚睡,大开口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5:50:01

水龙吟

作者: 张鎡〔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余曰人间虚幻,子能毕辞荣宠,清净寡欲,当享万寿。惊觉,因赋此词,乙丑冬十二月也这番真个休休,梦中深谢仙翁教。浮生幻境,向来识破,那堪又老。苦我身心,顺他眼耳,思量颠倒。许多时打,鲇鱼上竹,被人弄知多少。解放微官系缚,似笼槛猿归林草。云山有约,儿孙无债,为谁烦恼。自古高贤,急流勇退,直须闻早。把忧煎换取,长伸脚睡,大开口笑。


白话文翻译

我说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你能放下所有的荣华富贵,清净寡欲,自然可以享受长寿。惊醒后,我写下这首词,时值乙丑年的冬天十二月。这次真是彻底的休息,梦中深深感谢仙翁的教诲。浮生如梦,以前就已看透,但如今又老了。苦恼我的身心,随他人的眼耳,思虑反而颠倒。曾几何时,像鲇鱼上竹,被人知道了多少。解放微官的束缚,就像笼中的猿猴终于回归林草。云山有约,儿孙无债,为何还要烦恼呢?自古以来,贤人都是勇于急流勇退,应该早早听从。把忧愁换成轻松,长长地伸腿睡觉,大声地笑出来。


注释

  • 虚幻: 指世事的虚假、无常。
  • 荣宠: 荣华富贵,受人宠爱。
  • 清净寡欲: 心境清净,欲望很少。
  • 仙翁: 传说中的仙人,象征长寿与智慧。
  • 急流勇退: 指贤士在困境或盛名之时选择退出,显示其高风亮节。

典故解析

  • 鲇鱼上竹: 可能暗指不合时宜或被人识破的尴尬情境。
  • 云山有约: 传递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 自古高贤: 引用古代贤者的智慧,表达对人生哲学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宗之,号元白,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月,表达对浮生的感悟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与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作者张鎡通过对“虚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诗中对荣华富贵的放下,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通过对“清净寡欲”的推崇,作者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诗中,作者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深思。尤其是“浮生幻境,向来识破”的句子,突出了一种对生活的领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作者用“云山有约,儿孙无债”来描绘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中,张鎡运用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以“长伸脚睡,大开口笑”作为结尾,给人一种豁达、洒脱的感觉,仿佛在告诫世人,无论生活多么繁杂,保持一颗轻松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余曰人间虚幻”:开篇直接点明主题,人生如梦,虚幻不实。
    • “子能毕辞荣宠”:提问对方是否能放下名利,显得引人深思。
    • “清净寡欲,当享万寿”: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 “惊觉,因赋此词”:从梦中醒来,感慨良多,开始写词。
    • “浮生幻境,向来识破”:反映作者对人生无常的认知。
    • “苦我身心,顺他眼耳”:苦恼于他人的看法,显示内心的挣扎。
  • 修辞手法:

    • 比喻: “浮生幻境”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虚无。
    • 对仗: “云山有约,儿孙无债”使用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的理解与接受。


意象分析

  • 浮生: 代表人生,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云山: 象征着理想与自然,体现一种向往的生活状态。
  • 儿孙无债: 代表着对家庭的满足与无忧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净寡欲”主要强调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内心的宁静
    C. 对名利的渴望

  2. “云山有约,儿孙无债”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A. 追求名利
    B. 享受简单生活
    C. 忙于应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鎡与李白的作品,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激情,而张鎡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提供了丰富的宋代词人作品。
  • 《古诗词鉴赏》:深入解析古代诗词的背景与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大梁怀古 临江仙 忆家 临江仙 风雨积晦,秋期不淹,被声依黯 临江仙 与江南闲析婉词 临江仙四首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姑苏怀古 临江仙 其五 田公子二十生日 临江仙 寄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蒙带骗 无所措手足 糊涂账 巛字旁的字 乿清 骁将 黑字旁的字 今不如昔 藕断丝长 鼓蓬蓬 馬字旁的字 江米酒 车字旁的字 知足不辱 麥字旁的字 包含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