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客游北山偶过普福寺寻葛洪丹井》

时间: 2025-05-06 02:30:50

诗句

古寺随缘到,云霞晚自闲。

僧房开竹里,仙路入花间。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

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50

原文展示:

古寺随缘到,云霞晚自闲。
僧房开竹里,仙路入花间。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
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偶然造访一座古老的寺庙,晚霞映照下的宁静与闲适。僧人的居室坐落于竹林中,通往仙境的道路蜿蜒于花丛之间。斜晖洒在秋水之上,薄烟弥漫于夕阳下的山峦。诗人偶尔探寻古人的遗迹,心中不禁惆怅,想要遗忘又无法割舍。

注释:

  • 随缘到:随意地来到。
  • 云霞:指晚上的彩云。
  • 僧房:僧人的居住处。
  • 勾漏迹:指古代道士隐居或修炼的地方的遗迹。
  • 惆怅:感到忧伤或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奎游历北山时,正值秋季,诗人闲游于普福寺,心境宁静,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寺的幽美与宁静,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的开篇“古寺随缘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随性态度,随缘而行,恰如其分。接下来的“云霞晚自闲”描绘了夕阳下的宁静,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中。僧房和仙路的描写,既展现了出世的宁静,又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光影的美妙与山水的迷人,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而“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则引发了诗人的思索,面对古人的遗迹,心中生出几分惆怅,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遥远。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随缘到:诗人随意来到古寺,表达了一种随性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云霞晚自闲:晚霞的美丽使人心情放松,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 僧房开竹里:僧人的住所掩映在竹林中,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 仙路入花间: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隐藏在花丛之间,象征着美好的追求。
  • 斜日明秋水:斜晖照在秋水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薄烟凝暮山:薄烟缭绕于暮山之间,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偶探勾漏迹:偶然探寻古人留下的痕迹,引发了诗人的思索。
  • 惆怅欲忘还:心中感到惆怅,虽想忘却,但又难以割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霞晚自闲”与“斜日明秋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的“古寺”、“云霞”、“薄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古人遗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沉静,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云霞:代表着美好的自然景象,带来心灵的宁静。
  • 薄烟:象征着朦胧与神秘,增添了诗句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寺随缘到”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随意
    • B. 忙碌
    • C. 追求完美
  2. “薄烟凝暮山”中的“薄烟”代表了?

    • A. 美丽
    • B. 朦胧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在山水诗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李白的诗常以豪放洒脱著称,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细腻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奎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探春 探春 探春轩 探春 感事忆金庭山人 探春慢 探春 又题“春江后游图” 探春 己酉秋暮,饮于珠溪,奉觞人颇似阿素,雾鬓风鬟,飘零亦相若也。感成此解 探春慢 春寒较甚,忆西山花事,为奏此调,以当寻吟驴背也 探春令 试灯夜对雪 探春令 咏窗外杏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擒的词语有哪些 营绘 艺结尾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浮生切响 言字旁的字 一字见心 行字旁的字 探异玩奇 丝毫不差 解衣推食 盈篇累牍 頁字旁的字 大节不夺 认贼为父 钝学累功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