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集句书绅自用辞》

时间: 2025-05-06 02:11:07

诗句

蒙以正,德而隐。

专于静,遁于遁。

无是无非无所求,无名无迹无诸闷。

愚自书绅用此言,深心更与何人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1:07

原文展示:

蒙以正,德而隐。
专于静,遁于遁。
无是无非无所求,
无名无迹无诸闷。
愚自书绅用此言,
深心更与何人论。

白话文翻译:

以正义来遮掩自己的过失,以德行来隐蔽自己的短处。
专注于内心的宁静,隐遁于世俗的纷扰。
无所谓是非,无所求索,
无名无迹,远离各种烦恼。
我这愚者自书绅用此言,
心中感慨又能与谁倾诉呢?

注释:

  • 蒙以正:以正义遮掩。
  • 德而隐:以德行来隐蔽自己的缺陷。
  • 专于静:专注于内心的安静。
  • 遁于遁:隐遁于世俗的纷扰。
  • 无是无非:没有是非之争。
  • 无所求:没有任何追求。
  • 无名无迹:无名无形,隐而不显。
  • 诸闷:种种烦恼。
  • 愚自书绅:自认为愚蠢的人写下这些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迥,生活在宋代,字景初,号惭愧,主要以诗词闻名。他的诗作常以清新、隽永著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追求内心宁静和道德修养的时代。诗人通过对“隐”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反思,反映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在纷扰的逃避。开篇的“蒙以正,德而隐”便揭示了诗人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强调了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隐蔽。接下来的“无是无非无所求,无名无迹无诸闷”,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世俗争斗的漠然与淡泊。全诗以“愚自书绅用此言”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自省与孤独,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蒙以正,德而隐:以正义掩盖自己的过错,用德行来隐藏缺陷,表现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
  • 专于静,遁于遁:强调内心的宁静是更高的追求,逃避世俗的纷扰。
  • 无是无非无所求:对待是非的态度是超然的,不追求外在的名利。
  • 无名无迹无诸闷:追求一种无形的境界,远离烦恼。
  • 愚自书绅用此言:自谦地称自己愚蠢,表明自己对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

修辞手法:

  • 对比:在“专于静”和“遁于遁”之间形成对比,强调内心的静谧与外界的喧嚣。
  • 排比:如“无是无非无所求,无名无迹无诸闷”运用排比,加深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道德修养的思想,体现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 正义:象征内心的纯洁与道德的高尚。
  •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象征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专于静”主要指什么?

    • A. 对外界的关注
    • B. 内心的宁静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他人的评价
  2. “无是无非无所求”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对一切事物的关心
    • B. 对世俗争斗的漠然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他人的依赖
  3. 诗人自称“愚自书绅”,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 A. 自谦自贬
    • B. 自豪自信
    • C. 对他人的批评
    • D. 对社会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强调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隐逸思想。
  • 王维的《鹿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和前韵十首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夏夜大雨 和送春四首 其三 挽刘和府乘 挽刘学谕玗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 鹧鸪天(咏梅菊呈抚州葛守) 和松坡刘迂诗四首 和罗舜举三首舜梦中得腊酒催诗处春幡剪彩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臭氧 寅忧夕惕 品目繁多 包含业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如饥似渴 辱身败名 借字 邛乡蓌 珍御 舟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沮溃 包含阴的成语 掂梢折本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