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6:43
爱菊二首简陈仁先 其二
作者: 郑孝胥 〔清代〕
众芳竞媚世,菊乃傲者徒。
穷秋风雨中,闭门足自娱。
诗人有寒骨,气类惟饿夫。
周粟诚不义,餐英追三闾。
千秋屈与陶,知己良有馀。
对菊怀二子,悲吟意何如?
众多花卉争相盛开,只有菊花才是独自傲然的存在。
在寒冷的秋天风雨中,我独自关上门,乐于自娱自乐。
诗人虽然有骨寒,气节却像贫困的食客。
周公和粟裕的行为实在不义,却追求英才,像三闾大夫那样。
千秋之后,陶渊明的遭遇与我相似,知己者实在不多。
对着菊花,我怀念我的两个儿子,悲吟之情又是如何呢?
作者介绍:郑孝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菊花在古代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坚韧,反映出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孤独的思考。开头两句强调了菊花的孤傲与坚持,突显出在众多繁华的花卉中,菊花的独特与坚韧。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境遇,通过“穷秋风雨”暗示了他所处的困境和孤独。诗中提到的“寒骨”,不仅是对自身的自谦,更是对气节的坚守。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尤其是对屈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欣赏,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生知己的渴望。
诗词测试:
“众芳竞媚世”中“芳”指代什么?
A. 花
B. 草
C. 树
D. 叶
诗中提到的“寒骨”象征了什么?
A. 富贵
B. 高洁的气节
C. 贫穷
D. 幸福
“对菊怀二子”中的“二子”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儿子
C. 学生
D. 同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