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5:21
满江红九首 其七
李慈铭 〔清代〕
些子双鸳,刚堕地猩红初染。偏略透,人前消息。
牡丹芽浅。半黍细沾檀点烟,一丝轻熨莎痕软。
但凤头依约画裙边,时遮掩。看小立,闲庭院,
才半吐,情何限。似端相鹦舌,被伊偷剪。
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
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
这对鸳鸯刚刚落地,鲜红的颜色刚刚染上。它们有些透亮,像人前传递的消息。
牡丹的芽儿刚刚冒出头,细细的草沾着檀香的烟雾,轻轻熨烫的莎草痕迹是那么柔软。
那凤头依稀描绘着裙边,时而遮掩。看着它们小小地立在闲庭院中,才刚刚吐出半个花苞,情感却何其无尽。
像是细腻的鹦鹉舌,被它偷剪下来。
点曲错落让人疑惑红豆的落下,踢毬时只见真珠在颤动。
便将它们与春笋相比,是那样纤细,谁还会有所欠缺。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诗词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尤其善于运用意象传达情感。
《满江红九首》是李慈铭在某一特定时期创作的一组词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美好。开篇以“些子双鸳”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对鸳鸯的温馨意象,象征着爱情的和谐美满。接着,通过“猩红初染”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热烈与生机,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诗中运用“牡丹芽浅”暗示着生命的萌动,细腻的草沾着檀香的烟雾,仿佛在描绘春天的气息。通过“闲庭院”,展现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描绘了鸳鸯之间的互动,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瞬息万变,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而最后一句“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期待。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刻,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强调了珍惜生活中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诗中“些子双鸳”指的是什么?
“半黍细沾檀点烟”中的“半黍”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春笋”象征什么?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李慈铭的诗更加细腻,注重情感的表达与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