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54
过子陵故祠
作者:赵抃 〔宋代〕
帝念先生素所亲,
殊恩终不顾丝纶。
图勋耻预凌烟像,
辞贵甘为掷钓人。
云水孤高教适意,
俗风奔竞使还淳。
如今丘壑无遗士,
天子思贤号圣神。
帝王念念不忘先生昔日的情谊,
对他所给予的恩惠却终究不以丝毫的心思去珍重。
为了追求功名,竟然羞于预先设立他的雕像,
而他甘愿辞去高官厚禄,过着钓鱼的隐逸生活。
在云水之间的孤高境地,教人随心所欲,
而世俗的风气奔腾不息,使人难以保持纯真。
如今的山川河流间再无遗留下的士人,
天子渴望贤才,称呼其为圣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抃(生卒年不详),字季愚,号贞斋,江苏常州人,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脱俗而著称。赵抃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过子陵故祠》创作于赵抃对隐士精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之际,诗人通过子陵故祠的描绘,表达对贤人被遗忘的惋惜,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精神与现实政治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贤人被忽视的惋惜。诗中开头两句,诗人提到帝王对贤人的思念,然而这种思念却没有实质性的关怀,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冷漠。接下来,诗人提到贤人宁愿放弃功名利禄,选择钓鱼隐居,表现出对世俗风气的不屑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两句总结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强调了贤士的稀缺,呼应了开头的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精神的向往,同时也批判了现实中对贤士的不重视,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先生”是指谁?
a) 皇帝
b) 隐士
c) 文人
诗中表达的对隐士精神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评
c) 无所谓
“云水孤高”中的“孤高”意指什么?
a) 难以接近
b) 高洁的品德
c) 追求自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