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6:37
原文展示:
续抒感怀
宋祁 〔宋代〕
出案屯营卧治州,黄云三结塞垣秋。
敦诗未必真谋帅,有恨何妨老不侯。
百虑参差非壮境,一樽寥落但边愁。
此时自躍知无愧,万物炉中许见收。
白话文翻译:
离开案牍,驻守边疆治理州郡,黄云三次结成,象征着边塞的秋天。
虽然精通诗书未必能真正成为统帅,但心中有恨,即使老去未封侯也无妨。
百般忧虑交织,并非壮丽的景象,一杯酒孤独地品味,只有边疆的忧愁。
此时自我超越,知道自己无愧于心,万物如同在炉中,允许被收纳。
注释:
- 出案:离开案牍,指离开文书工作。
- 屯营:驻守边疆。
- 卧治州:指在边疆治理州郡。
- 黄云三结:黄云三次结成,象征边塞的秋天。
- 敦诗:精通诗书。
- 谋帅:成为统帅。
- 老不侯:老去未封侯。
- 百虑参差:百般忧虑交织。
- 一樽寥落:一杯酒孤独地品味。
- 边愁:边疆的忧愁。
- 自躍:自我超越。
- 万物炉中:万物如同在炉中,允许被收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此诗可能是他在边疆任职时,感慨自己的境遇和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祁驻守边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秋景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诗中“黄云三结塞垣秋”一句,以黄云象征边塞的秋天,形象生动。“敦诗未必真谋帅,有恨何妨老不侯”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才能和命运的无奈,但也透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百虑参差非壮境,一樽寥落但边愁”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在边疆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案屯营卧治州:离开案牍,驻守边疆治理州郡。
- 黄云三结塞垣秋:黄云三次结成,象征边塞的秋天。
- 敦诗未必真谋帅:虽然精通诗书未必能真正成为统帅。
- 有恨何妨老不侯:但心中有恨,即使老去未封侯也无妨。
- 百虑参差非壮境:百般忧虑交织,并非壮丽的景象。
- 一樽寥落但边愁:一杯酒孤独地品味,只有边疆的忧愁。
- 此时自躍知无愧:此时自我超越,知道自己无愧于心。
- 万物炉中许见收:万物如同在炉中,允许被收纳。
修辞手法:
- 比喻:“黄云三结塞垣秋”以黄云比喻边塞的秋天。
- 对仗:“敦诗未必真谋帅,有恨何妨老不侯”中“敦诗”与“有恨”,“未必”与“何妨”形成对仗。
- 拟人:“万物炉中许见收”中“万物”被拟人化,如同在炉中被收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边疆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边疆的秋景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边塞的秋天。
- 塞垣:边塞的城墙。
- 百虑参差:百般忧虑交织。
- 一樽寥落:一杯酒孤独地品味。
- 边愁:边疆的忧愁。
- 自躍:自我超越。
- 万物炉中:万物如同在炉中,允许被收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云三结塞垣秋”中的“黄云”象征什么?
A. 边塞的春天 B. 边塞的夏天 C. 边塞的秋天 D. 边塞的冬天
- 诗中“敦诗未必真谋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喜悦
- 诗中“一樽寥落但边愁”中的“一樽寥落”指的是什么?
A. 一杯酒孤独地品味 B. 一杯酒热闹地品味 C. 一杯酒悲伤地品味 D. 一杯酒快乐地品味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宋祁《续抒感怀》:前者表达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后者表达边疆生活的孤独和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宋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