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时间: 2025-05-06 01:57:28

诗句

晚来风起撼花铃。

人在碧山亭。

愁里不堪听。

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

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28

原文展示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
那更杂泉声雨声。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
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微风吹动着花铃,人在碧山亭中。心中忧愁,听不下去那风声。更何况还有潺潺的泉水声和雨声交杂。没有任何线索,没有任何心绪,谁又能说我多情呢?梦境也不清晰,又何必急于催促梦的醒来呢?


注释

  • 晚来风起:傍晚时分,风开始起伏。
  • 撼花铃:摇动花铃,花铃是一种装饰品,随风摇动发出声响。
  • 碧山亭:指碧绿的山上亭子,环境清幽。
  • 愁里不堪听:心中愁苦,难以忍受这些声音。
  • 杂泉声雨声:泉水声与雨声混杂在一起。
  • 无凭踪迹:没有任何线索或迹象。
  • 无聊心绪:感到无聊的心情。
  • 谁说与多情:谁会说我多情呢?
  • 梦也不分明:梦境也模糊不清。
  • 何必催教梦醒:何必急于叫醒梦境。

典故解析

“碧山亭”可能意指一个特定的景点,表达了诗人处于自然环绕之中的孤独感。“梦”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或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深受辛弃疾影响,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多舛,诗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下了此词,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的开头通过“晚来风起撼花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微风摇动花铃,带来了一丝动感和声音。这一景象与后文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情绪。接着,“人在碧山亭”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但内心的愁苦使得他对周围的美景无法感受。

“愁里不堪听”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声音的厌倦,似乎这些声音都在加深他内心的痛苦。后续的“杂泉声雨声”进一步丰富了音景,泉水的流淌和雨声的敲打,混合成一种复杂的情绪交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否定与反思,似乎在质疑自己的感情是否值得。最后以“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结束,梦在这里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因不够清晰而让人感到迷茫,诗人对此无奈地表示不必催促梦的醒来,反而更愿意沉浸在这种模糊的情感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的挣扎,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来风起撼花铃:描写傍晚微风的轻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人在碧山亭:强调诗人的孤独和环境的幽静。
  • 愁里不堪听:直接表达了内心愁苦的情感。
  • 那更杂泉声雨声:呈现出自然声音的复杂,映衬诗人的心境。
  •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反思自己的感情,质疑多情的价值。
  • 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对梦的模糊感到无奈,表达出对现实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风声、泉声,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风、雨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词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孤独与愁苦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最终指向了对梦境的迷恋与现实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 花铃:代表着美好事物的脆弱和易逝。
  • 碧山亭:自然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
  • 泉声雨声: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不安。
  • :象征着对理想和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晚来风起撼花铃”中“花铃”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诗人的孤独
    • C. 自然的声音
    • D.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提到的“无聊心绪”指的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内心的空虚
    • C. 对自然的感悟
    • D. 对情感的追求

答案

  1. A. 美好的事物
  2. B. 内心的空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表达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 - 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 vs. 李清照
    • 两位诗人都擅长于表达个人情感,但纳兰性德的词多表现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词选》 - 汇集了纳兰性德的经典作品,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其风格。
  • 《清代词人研究》 - 探讨清代词人的创作背景与艺术风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怀二首 偶成 泊雁 横吹曲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 送僧南归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 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 泛舟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意 四论 河姆渡文化 宣惠 而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包含括的成语 心乔意怯 同字框的字 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没身不忘 金字旁的字 刃树剑山 昂头天外 东敲西逼 醵金 捉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